王永慶的台塑王國

時間:2008-10-16 09:33   來源:中國網

王永慶是臺灣最知名的大企業家,是白手起家的典型,被稱為臺灣的“經營之神”,更是許多臺灣青年人最崇拜的企業家。

1954年3月,38歲的王永慶創立臺灣塑膠公司(前身稱福懋塑膠工業公司,1957年改為現名),生産塑膠原料PVC。以此為起點,經過幾十年的奮鬥,王永慶建構了一個龐大的企業王國——台塑集團。

50年後的今天,台塑集團成為臺灣最知名的企業集團,也是臺灣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

到2002年,台塑集團共有近百家分子企業及關係企業,員工達7萬多人,資産總額1.5萬億元新台幣,資産凈值與營業收入均超過7000億元新台幣,在臺灣企業集團中均排名第1位。到2003年,集團營業收入估計超過8000億元新台幣,6家上市公司以12585億元新台幣的股票市值高居第1名。

台塑集團經營事範圍十分廣泛,包括煉油、石化原料、塑膠加工、纖維、紡織、電子材料、半導體、汽車、發電、機械、運輸、生物科技、教育與醫療事業等。尤其是在石化工業領域,建立起從原油進口、運輸、冶煉、裂解、加工製造到成品油零售等一體化的完整産業鏈,這在臺灣是獨一無二的企業集團。

王永慶的投資事業不僅在島內創造了許多第一與奇跡,而且早已將事業伸向工業大國美國,在美國建立起較為完整的石化産業鏈。90年代以來,王永慶又將目標投向了祖國大陸,雖然建立石化産業鏈的“海滄計劃”失敗,但仍在大陸各地建立了以石化原料加工為主的30多家企業與大型發電廠,而且還在兩岸構建新的石化、汽車、鋼鐵、物流、醫療等重要産業,再創新的奇跡。

與此同時,王永慶看好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發展前景,開始在東南亞進行新的投資佈局,將越南作為投資東南亞的中心。繼在越南投資興建南亞聚酯纖維廠、臺化紡織廠與南亞聚丙烯薄膜廠後,台塑集團又在越南投資成立臺灣興業公司,在面積達300公頃的越南同奈省仁澤工業區建立石化中下游工業基地,投資項目主要包括興建紡織原料、多元聚酯、紡紗、纖維等石化中下游産業及自來水廠、發電廠等配套企業。到目前,台塑集團已累計在越南投資近5億美元,未來進一步擴大投資。

可以預期,王永慶將在21世紀建成一個以臺灣、大陸、美國、東南亞為核心的全球事業佈局,將發展成為一個世界級的跨國大集團。

龐大的“六輕工程”

王永慶從經營石化業中下游的塑膠産品起家,儘管早已在70年代就成為世界級的“塑膠大王”,但長期無法進入官方壟斷的石化上游即石油冶煉行業。王永慶為此奮鬥了20餘年,才在臺灣經濟自由化的上世紀90年代初得以實現,在臺灣興建第一個民營的“輕油裂解廠”即所謂的“六輕”(臺灣第六個輕油裂解廠),從而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石化工業體系,實現了王永慶多年的石化王國夢。

“六輕”位於臺灣西海岸雲林縣麥寮鄉。這是一個填海造地、興建幾十座工廠的巨大工程。該工程佔地2600多公頃,一至三期工程已投資5400多億元新台幣,2003年已正式啟動第四期工程,再投資1250億元新台幣,前四期總計投資6650億元新台幣(約200多億美元),是臺灣歷史上最大的民間投資工程。全部工程完工後,估計可創造8300億元新台幣的産值,超過2002年臺灣新竹科學園區7000億元的産值規模,未來“六輕”將成為與臺灣新竹科學園區齊名的另一個臺灣經濟奇跡。

“六輕”四期工程完成後,將建成包括三座輕油裂解廠在內的80多座工廠,年煉油量將增加到2310萬噸,日煉油量將超過50萬桶;乙烯年産能提高到280萬噸,丙烯産能達到250萬噸,石化主要産品規模將躋入世界前五大企業。

“六輕”的整體經濟效益更為可觀,不僅為台塑集團帶來鉅額收益,而且對當地與臺灣總體經濟貢獻甚大。前三期投資總額所生産的直接生産總值達到6100億元新,帶動相關上、下游産業産值1萬多億元新台幣,對臺灣島內生産總值的增長貢獻率達6.7%,建廠期間為中部地區帶來了10萬個工作機會,而整個産業鏈帶動的工作機會更達75萬個。

然而,近90歲的王永慶並沒有就此停步,而是又提出投資近千億元新台幣的“六輕”五期工程規劃,在投資發展石化工業的同時,發展半導體、平面螢幕等高科技産業,使台塑集團未來在高科技産業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台塑“六輕”是臺灣的一個跨世紀大工程,被稱為臺灣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也是王永慶人生的又一個重要豐碑。

巨大的電力網

為了保證集團企業穩定的電力供應,及爭取高利潤的電力事業,台塑集團近年來大力發展能源電力事業。目前台塑公司、南亞公司、臺化公司、台塑石化公司等都建立了汽電共生發電廠,另外還專門成立了麥寮汽電公司。為應對臺灣“電業法”的修正可能出現的變化,台塑集團未來將通過自有輸電線路,連接各地電廠,建立“台塑電力中心”,形成一個獨立的電力系統。

另外,台塑集團還在大陸建立了漳州華陽電廠與昆山汽電共生廠等,而且還計劃擴大漳州電廠電及興建新的汽電共生廠,增強台塑集團在大陸投資事業的用電需要。電力事業逐漸成為台塑集團又一個新的事業王國。

電子科技王國

王永慶是以石化業起家,建立起世界級的石化企業集團。不過,80年代後期,在長子王文洋的帶領下,台塑集團逐漸進入高科技領域發展,而且在電子材料領域已佔有重要地位,目前又進入螢幕、半導體、網路科技等領域發展,正在建立起一個新的電子半導體産業王國。

經營石化下游産品的南亞公司是台塑集團第一個進入電子産品高科技領域的企業。1986年,任南亞公司第四部經理的王文洋主導,投資生産印刷電路板,並逐漸打出知名度,到90年代中期,已成為臺灣最大的印刷電路板企業。後來,印刷電路板事業逐漸從南亞公司分離出來,成立南亞印刷電路板公司,專門負責生産印刷電路板、銅箔基板、液晶螢幕等産品,業務發展迅速,目前年營業收入已超過130億元新台幣,已是全球第二大印刷電路板供應商,預計2004年有望取代臺灣華通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印刷電路板製造商。

1990年,台塑集團成立福懋科技公司,主要從事IC封裝及測試等電子業務。1995年,南亞科技公司成立,由王永慶親自出任董事長,主要生産螢幕、記憶體(DRAM)、半導體等電子産品,已成為台塑集團最大的高科技企業。目前,南亞科技公司資本額達275億元新台幣,股市市值超過600億元新台幣,年營業年收入達300多億元新台幣。1995年,台塑集團還成立臺灣小松電子材料公司,主要生産硅晶圓電子材料。目前,臺灣小松電子材料公司計劃投資100億元新台幣,生産12英寸晶片。另外,2003年,南亞科技公司與英飛淩公司合作,投資22億美元興建的華亞半導體公司,開始生産最先進的12英寸晶片,預計2004年正式投産,年産能晶片5.4萬片。這一切預示著,台塑集團在半導體領域的投資步伐加快,未來發展前景不可小視。

台塑光電公司目前投資160億元新台幣,規劃生産年産72萬台的電子螢幕。同時,台塑集團還建立了台塑網路科技公司,正式進入網路領域。

目前台塑集團在電子、半導體等科技領域的規模還趕不上專業的高科技企業集團,但已初步建立起從研發到電子材料、螢幕、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半導體製造與測試、光電、網路等較為完整的電子科技産業體系,一個新的台塑電子科技王國正在誕生。

正在形成中的醫療健康養生體系

看好生物科技事業的發展前景,近年來,台塑集團積極進軍生物科技事業。2001年,成立長庚生物科技公司,由三房大女兒王瑞華擔任總經理(丈夫楊定一任董事長),負責中藥與西藥産品的開發,目前主要生産綠茶素、靈芝等30多種保健産品。2003年,長康生技公司開始評估在臺的“香草藥草生技園區”投資計劃。2003年底,台塑生醫公司正式自臺化公司分割成立,王永慶的小女兒王瑞瑜擔任總經理,主要開發生物醫學材料,整合台塑集團在醫藥製造、長庚大學研發、長庚醫院臨床實驗等三大資源。預計生物科技産業將成為台塑集團未來一個新的重大事業。

目前,88歲的王永慶開始積極推動“養生村世紀大夢”。王永慶親自捐出大片土地,投資100多億元新台幣,興建“長庚養生文化村”,計劃通過“以工代金”辦法,讓老人在這裡得以“活得老,做到老”,“安養”晚年。

加上長庚醫院體系及長庚護校等醫療事業,台塑集團正在建成一個包括醫療、醫藥、醫療器材、生物科技、保健、安養等在內的醫療健康養生體系。

新世紀的工程規劃

近90高齡的王永慶,似乎還沒有停止事業的發展,還在不斷規劃新世紀的投資計劃。2003年11月14日,王永慶提出一個更為驚人的投資建設計劃,即打造“臺北副都市”的世紀投資大案。

這一規劃包括興建桃園觀音國際港、大型煉鋼廠、汽車城、燃煤電廠、高科技園區、金屬加工製造園區等項目,總計投資過1.26萬億元新台幣。此一投資案將成為王永慶麥寮“六輕”工程之後,又一個驚人之舉的世紀超級大工程。

其中觀音國際港規劃更具戰略佈局。觀音港位於桃園科技工業區、觀塘工業區及大潭工業區之間,海域面積達1200公頃,陸地800多公頃的範圍內,初步規劃總投資570億元新台幣,計劃興建27個碼頭的國際大港。若能順利推動,未來台塑集團將擁有麥寮、觀音、寧波三大港口,形成臺灣海峽的貨物運輸網路。

家族與集團領導佈局

王永慶家族的祖輩,是清道光年間從福建泉州府安溪縣金田鄉移居今天臺北縣新店直潭的。王家在臺灣第一代祖先是王永慶的曾祖父王天來。其祖父是王天來四子王添泉。王永慶的父親是王添泉的次子王長庚。王家在臺早期主要以種茶為生,到了王長庚這一輩,開始了半農半商的生活。

王永慶15歲時離開家鄉,到嘉義闖天下。這一去,竟改變了王家日後的生活,王家逐漸成業當地的有錢人家。王永慶創建台塑公司後,事業越做越做大,逐漸發展成為臺灣最具知名度的大企業,王家也成為臺灣最有名望的大家族之一。

今日,王氏家族親友甚多,島內外總計上百人。其中王永慶與王永在兄弟是王氏家族的兩大勢力。

王永慶一生先後娶有三房妻室,大太太郭月蘭未有生育;二太太廖嬌生有兩男三女,分別是王文洋、王文祥、王貴雲、王雪齡與王雪紅。三太太李寶珠則生有4女,分別是王瑞華、王瑞瑜、王瑞惠與王瑞容。

弟弟王永在娶有兩二房妻室,共生育三子五女。

王文洋因一段婚外情打亂了王永慶接班部署,在王文洋被迫離開台塑集團之後,王永慶二房一係子女已基本淡出家族事業。目前除王文祥在台塑美國企業任職及大女兒王貴雲在南亞公司任職外,二房其他子女均未在台塑集團內任職,而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創出一片天下。二女兒王雪齡與簡明仁夫婦創辦大眾電腦集團,已成為臺灣知名的大型高科技企業集團。三女王雪紅創建的威盛電子集團,已是世界知名的高科技企業集團。長子王文洋則在大陸創建了宏仁集團,並在上海合作設立宏力半導體公司,開創臺灣半導體進軍大陸的先鋒。

王永慶三太太李寶珠一係全是女將,但在台塑集團中佔有重要地位,三房長女王瑞華不僅擔任台塑集團下屬長庚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而且是台塑集團“六人決策小組”成員,主要負責集團醫療、生物科技事業與美國的投資事業。

王永慶的弟弟王永在一係則是台塑集團的主要家族管理成員,主要負責集團石化及相關事業。王永在長期任台塑集團總經理,長子王文淵已出任臺化公司總經理,次子王文潮任台塑石化公司(負責“六輕”)總經理,兩兄弟同時是集團“六人決策小組”的成員。

2002年,儘管王永慶宣佈退休,不再過問集團的具體經營事務,但仍是集團與主要企業的董事長,是台塑集團幕後的舵手與精神領袖。

為了台塑集團的長遠發展,王永慶于2002年4月決定在台塑集團總管理處下成立“五人決策小組”,2003年王瑞華進入“決策小組”,並形成新的“六人決策小組”,各自分管集團不同的事業領域。目前“六人決策小組”成員分別是:台塑公司總經理李志村、台塑總管理處副總經理楊兆麟、南亞塑膠公司總經理吳欽仁、臺化公司總經理王文淵、台塑石化公司總經理王文潮、長庚生物科技公司總經理王瑞華。

在王永慶的接班佈局中,由家族成員與專業人士共同組成的集體領導團隊“六人決策小給”,作為集團接班的過度平臺,逐漸由第一代的王永慶與王永在兄弟的“二王體制”向第二代王文淵、王文潮兄弟為主的第二代領導班子過度,以便帶領台塑集團邁向一個新的時代,繼續實現王永慶尚未實現的眾多投資計劃與理想。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