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解析臺商群體特點 及與大陸企業關係2

時間:2008-07-15 13:13   來源:數字商業時代

  20年來,不少有遠見的臺商著眼于大陸的廣闊市場,他們帶動了大陸相關行業的發展,與大陸企業呈現互補關係。

  臺商的特點究竟源於何處?臺企競爭力到底有多強?未來投資大陸的臺灣企業將有哪些新特點?通過我們的專訪,國內研究臺商、臺企最權威的專家——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所長,原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經濟局局長、原海協會副會長劉震濤對此——剖析。

  臺商是中國最早全面接觸現代經濟的商幫群體,其中不乏企業巨頭和行業翹楚。您覺得臺商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大陸企業家學習的地方?

  劉震濤:要向臺商學習,首先就是敬業精神。臺商,特別是老一輩的臺商企業家,他們很具有創業精神和艱苦奮鬥精神,這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臺灣一些企業家一開始就是拎著皮包到處遊説,直接到臺北的賓館去找客戶,才使自己的産品走向世界,這點很不容易。

  然後就是創新的精神。他們的適應性很強,常常能根據不同形勢進行轉型。比如昆山的富貴集團,經歷了兩次轉型,獲得了很大的成功。臺灣老一代的企業家,現在已經60多歲了。他們的子女目前都正當年,多從國外學成回來,學歷比較高,很多都在進行一些創新方面的事業。創新來源於國際觀,臺商對市場經濟的敏銳比我們強一些,這是創新很重要的一點。

  另外臺資企業有一個很好的傳統,就是團隊精神。這些制度都保留了下來。目前臺灣有很多行業公會,企業共同研究面對的問題,比如説原材料供應方面有沒有可能集體採購來增加話語權等。據我了解,東莞有幾百家同行業的臺商,打算聯合起來共同做市場,建商場,做直銷,降低市場成本。臺商在投資大陸的時候,因為互相之間的信任,經常很多相關企業也會跟過來。

  現在有人説臺企的研發不如國外,的確他們的研發屬於産品研發,不是原創性技術的研發,但是臺灣企業很重視研發這一塊。比如在臺灣數一數二的筆記型電腦生産商仁寶集團就説,研發是仁寶的生命線。臺企的研發正處於從OEM到ODM的過程中。臺灣很多企業正在從完全代工,到研髮型的代工,到完全自主研發的方向發展。這就是雖然臺灣經濟總體不利,但是企業競爭力還是很強的重要原因。這是臺資企業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比較有前瞻的眼光,也願意花錢。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