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調控從經濟指標轉為民生指標

時間:2008-03-14 10:02   來源:
  房價問題一直是近年來兩會上的一個熱點話題,今年當然也不例外,有關住房問題的提案數量再次位列前三甲,熱度可見一斑。有細心的代表委員經過仔細計算發現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住房問題的字數竟然多達588個字,與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相比多了242個字。這是一個不小的變化。

 


圖片説明:溫家寶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


  對比過去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關於住房政策的比重在不斷增加。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住房政策的表述可謂“亮點”頻出:住房政策首次歸錄在“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部分、“住房保障體系”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中等收入家庭和農民工住房問題被首次提及……

  廉租住房保障資金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溫家寶總理在200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中央用於廉租住房制度建設的資金68億元,比去年增加17億元”。廉租住房保障資金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地方各級政府都要增加這方面投入。

 

 

圖片説明:廉租住房已成中國重要住房保障制度


  出席兩會的代表認為,這標誌著廉租住房制度的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更多城市低收入家庭有望通過廉租住房制度改善居住條件。

  房市調控從經濟指標轉為民生指標

  在200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住房與教育、衛生事業、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就業和城鄉居民收入等一起成為政府改善民生的重要內容。

  “以往政府工作報告中關於房地産政策都歸在關於宏觀調控和經濟發展的部分,這次政府工作報告把它調整到了民生部分。”全國政協委員、遼寧盤錦市政協常委許雷説,“位置的變化傳遞出一個重要信號,房地産調控正在從經濟指標轉向民生指標。”他説:“房地産有兩種屬性,它既是商品,也是保障品。市場化的住房供應機制無法完全解決社會公平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建設部科學技術司司長賴明説:“穩定房價,促進房地産業健康發展,不僅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更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把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去破解老百姓住房難題,保障佔人口絕大多數的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權利,體現社會公平,不斷促進社會和諧,這不光考驗著各級政府領導的執政能力,更是涉及執政基礎的大事。”  

  房地産政策從産業政策回歸到公共政策

  仔細研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可以發現住房保障的功能正在被不斷強化,報告中明確提出“抓緊建立住房保障體系”,詳細論述了住房保障的對象和保障途徑:解決城市低收入群體住房難,靠廉租房和經濟適用住房;幫助中等收入家庭解決住房難,是增加中低價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此外,還提出積極改善農民工居住條件。

  “我國住房政策正在從産業政策向公共政策回歸。”全國政協委員、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邱立成委員説。

  “近年來,房地産在地方財政與稅收中的貢獻之大,使它在不少地方成了響噹噹的‘支柱産業’,一些地方為了使任期內‘政績效應’最大化,不僅未能堅決執行中央的房地産調控和抑制房價的政策,而且還大大刺激和促進了對房市的剛性需求,直接導致和支撐了房價非理性的上漲。”全國政協委員、建設部科學技術司司長賴明説。他説,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長,把住房建設當作拉動經濟、增加稅收和財政收入的主要手段,只注重房地産的商品屬性,忽視了其保障屬性。其實,住房作為一種特殊商品,具有準公共産品的屬性。建設有中國特色的住房保障制度,是困難群體參與社會再分配、享受經濟增長所帶來的福利增加的一種手段,對於穩定社會秩序、縮小貧富差距、體現社會公平都有重要意義。

  2007:漸漸回歸理性 問題依然存在

  業界普遍認為,去年是我國住房政策體系轉變完善的重要一年。在推出《國務院關於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的若干意見》後,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政策在全國各地逐步落實。建設部日前又明確,鼓勵地方發展限價房和“經濟租用房”,解決中等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可以想見,這些政策將改變商品房建設“一條腿走路”的局面,保障性住房在未來將會惠及更多普通百姓。

 

  可以説中國樓市在2007年末漸漸回歸理性,但問題仍依然存在。天價豪宅“湯臣一品”被報涉嫌虛擬交易,自我炒作;銀泰股份杭州項目因被疑似捂盤陷入停盤調查風波;北京房市由於奧運升溫的原因也成為滋生捂盤惜售,炒地炒房的溫床。

  2008:中國房市或出現“民生”拐點

  樓市“拐點論”在2007年末被炒的不亦樂乎,關於樓市“拐點論”的爭論,就連房地産商內部也形成了兩派,如萬科董事局主席王石就曾表示“我承認拐點確實已經出現”,而華遠集團董事長任志強則不認同。“拐點”到底有沒有出現,該怎樣界定?

 

 

圖片説明:08年房市是否真能出現拐點?


  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開發近日在做客中國經濟網時表示,從經濟學界的研究來説,如果市場連續3個月保持同一種狀況,價格在回落而不是繼續上升,而且在數量上看,總的下跌分量超過5%,偏離了原來向上的方向變成向下發展,則可以判斷拐點已經到來。他説:“中國房地産市場已經到了拐點,甚至有的過了拐點!”

 

  李開發舉例説,深圳房價平均接近下降20%,廣州的幅度在10%——15%,而在北京,依照最近2個月新樓盤打出的價格:一次性付款優惠20%,即達到了8折價。而且實際上從總體衡量,下跌幅度也也遠遠超過了5%。所以,“一線城市都已經過了拐點,房地産市場已經在回歸理性。”

  易憲容在3月6日發表在東方財富網上的一篇文章中説,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已經明確地把房地産市場規定為消費市場,把住房與民生聯繫起來,不再將房地産作為産業來發展,這意味著國內房地産的發展模式在政策層面已出現根本性調整,可以預料,2008年中國房地産市場將會發生一些具有深遠意義的變化。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