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優先位列改善民生之首 義務教育今年實至名歸

時間:2008-03-14 09:52   來源:中國經濟網

  2007年,教育雖然不象物價、房價和股市那樣引人關注,但是,中國教育領域卻發生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事件。在這一年裏,中國政府免除了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雜費,並開始向貧困家庭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和補助寄宿生生活費,政府拿出500億元財政經費建立了全面助學體系覆蓋各級各類學生,同時試點恢復了師範生免費教育制度,1.2萬名師範生享受到免費教育大餐……

 

圖片説明:教育優先被列在改善民生之首 他們的笑臉代表著中國的未來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黨的17大報告中,優先發展教育被列改善民生六大任務之首。胡錦濤主席在黨的17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六大任務,其中第一項就是要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不久前剛剛結束的十七屆二中全會的會議公報中再次將優先發展教育的政策列在了擴大就業、完善社保體系和建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等多項政策任務的前面。由此可見,優先發展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已經成為中國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

  義務教育22年後終於實至名歸

  過去5年,黨和政府在教育領域實施了一系列重大舉措:自2005年起,我國對貧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貧困生實行“兩免一補”;2006年,對西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免除學雜費;2007年春季,對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除學雜費;2007年秋季,為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國家課程教科書;2008年,我國將全面推進城鄉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取得了從收費到退費的實質性飛躍。

  免費義務教育意味著每一個適齡兒童的入學權利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他們的家庭將不必為學費擔憂。

圖片説明:義務教育免費免除“學費”之憂

 

  對於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義務教育實現免費並非輕而易舉。雖然我國早在1986年年頒布《義務教育法》時就規定國家對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免收學費,但由於政府投入不足,小學生、初中生仍需繳納一定的雜費。2006年年9月1日,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將不收學費雜費作為一條重要原則予以確立。《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國家將在“十一五”期間實現政府對義務教育“負全責”。今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表示,從今年秋天起全面免除城市義務教育學雜費。至此,中國義務教育將真正名至實歸。

  2007:2000萬學子受到資助 1.2萬名師範生享受免費大餐

  溫家寶總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鄭重宣佈:從今年新學年開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建立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使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都能上得起大學、接受職業教育。這是繼全部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雜費之後,促進教育公平的又一件大事。

 

圖片説明:“十一五”時期我國將全面普及9年義務教育


  對新的資助政策體系,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每年資助500億,受助學生2000萬”。具體地説,今後每年用於助學的中央和地方財政投入、學校安排的助學經費將達到500億元,受助學生約2000萬元,其中包括400萬大學生和1600萬中職學生。

 

  2007年中國政府在教育領域的又一重大舉措是1.2萬名師範生享受到免費教育大餐。從2007年秋季開始,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陜西師範大學和西南大學6所部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約1.2萬名學子享受免費師範生政策,大部分名額向中西部地區投放。這項政策結束了1997年以來我國大學招生並軌後師範生收費教育的歷史,恢復了改革開放後一度實施過的師範生補助政策。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