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日前批復京滬高速鐵路可行性研究報告,京滬高鐵即將開工建設的消息,再一次“回暖”了“你將選擇哪種交通工具往來京滬之間”的話題。毋庸置疑,京滬高鐵建成後,民航、公路等其他交通部門將面臨來自鐵路的更大競爭壓力,那麼這三者之間各自可以拿出來比拼的“看家本領”又是什麼呢?
鐵路 “集團作戰”優勢明顯
京滬高鐵作為帶來更大競爭的“導火索”,自然有其優勢,它的長處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速度快,上海至北京直達只需要5個小時,比目前最快的動車組縮短5小時,比一般的直達旅客列車縮短約9小時;二是具體票價雖然目前還不能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相對於民航機票價格,京滬高鐵票價要便宜一些;三是行車密度高,高峰時刻可以達到3分鐘一列火車,這一點將極大地方便旅客乘車,減少等候的時間。
需要補充的是,鐵路有了京滬高鐵,將組成一個由高鐵、動車組、普通列車組成的“大集團軍”,不同速度的列車有不同的票價,可以兼顧到各個階層旅客的需要,“集團作戰”帶來的結果是爭取更大份額的市場佔有。
公路 “夾縫生存”靈活見長
對於公路長途客運來説,動車組的開通已對長途客車産生了一定的衝擊,將來開行京滬高鐵,長途客運公司更需要“在夾縫中求生存”。滬上幾個客運站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長途客運不會取消上海-北京班線,將會採取積極的措施來吸引客源。但會通過客車沿途停靠點的靈活性、到達目的地的準時性、車型的舒適度等方面來吸引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