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篇:“不是我愛臺灣太少,而是我愛整個中國更多”
在來大陸創業之前,李瑞河已經是臺灣天仁集團的總裁,他的關係企業橫跨了茶藝業、參藥業、觀光業等1 1個行業。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90年臺灣股市大崩盤,指數從1.26萬點跌到0.25萬點,跌幅達80%。天仁證券遭此巨變,賠進去近30億台幣。李瑞河面對這麼沉重的打擊,沒有逃避退縮,而是以一種“成功榮耀全體共用,失敗責任我肩獨扛”的氣魄,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責任。他變賣了名下的所有股票和房産,償清所有債務。證券危機平息了,李瑞河再度出發,開闢他事業和人生的第二個春天。作為茶人,李瑞河當然知道茶葉的根在祖國大陸;作為茶商,他當然知道全世界最大的茶葉市場在祖國大陸。李瑞河認為,“臺商來大陸創業,一定會雙贏。臺灣只有2300萬人口,而大陸是一個擁有1 3億人口的大市場,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早在1988年,兩岸尚未解禁,他就“冒險” 來祖國大陸觀光、考察茶葉市場。在謀求向外發展時, 李先生也考察過日本、菲律賓以及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但比較來比較去,到底大陸語言相通、血脈相連、辦事更方便些。
在稱雄臺灣茶葉界、進軍海外市場非常成功時,李瑞河就一直夢想著來大陸、來自己的故園熱土走走看看,來家鄉發展自己的事業。李瑞河説:“不是我愛臺灣太少,而是我愛整個中國更多。”李瑞河祖籍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1988年他第一次踏上故土漳浦縣沙西鎮西夏寨村,尋根拜祖,與鄉親座談,表達濃濃的思根之情。1993年,李瑞河終於在故土福州創辦了他在大陸的第一個茶葉公司——天福茶葉有限公司。
當1993年初,李瑞河帶著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決心前往大陸發展時,許多親友都勸他不要去,但他認為鄧小平決策英明,提出向市場經濟過渡,國家領導人已經指明方向,中國不會走回頭路。因而他決心花甲之年再創業,把在臺灣經營茶葉40年的成功經驗濃縮為10年在大陸再走一遭。計劃10年內在大陸各大城市開創1000家茶葉連鎖店,發展為自産、自帶、自銷的一條龍經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