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的命脈是什麼?

時間:2008-02-25 09:05   來源:東方網

  當傳統遭遇現代,傳統是否意味著落後?變革與發展會不會導致傳統喪失?時髦與現代的光環下,傳統還有沒有繼續生存的空間?在社會快速轉型的今天,這是許多人正在經歷的思想對撞……

  不久前,京城老字號全聚德宣稱:“將大力推廣電子傻瓜烤爐製作烤鴨”。對此,一項三千多人參與的調查顯示:76.8%的投票者反對顛覆“挂爐烤鴨”傳統。“節約成本,只求利潤最大化”,“傻瓜烤制,蘿蔔快了不洗泥”,“將老祖宗上百年的手工技藝、文化積澱丟得一乾二淨”成為代表性質疑。

  人們對“傻瓜烤鴨”不買賬,自然有根據和道理。傳統烤鴨的果木香味,源於棗、桃、杏、梨等木材的自然熏浸。“電爐烤鴨”只是將果汁噴塗在鴨胚之上,工藝與口感首先就有待商榷。另一方面,菜肴的優劣往往取決於廚師的技藝。如果説“打氣”、“掏膛”、“洗膛掛鉤”、“燙皮上糖色”只是前期“粗活”的話,面對烤鴨師傅持長鉤將鴨坯嫺熟地“蕩進蕩出”爐膛,適時轉動鴨坯,使其均勻受熱,直至全部出油、上色、呈現金黃色……無數國內外遊人都曾感嘆其製作的精妙。恍然中,一百多年前“老師傅”烤鴨的場景浮現在眼前。品嘗著香甜脆嫩的鴨肉,別樣的“歷史韻味”已融入唇齒心間。

  事實上,中國的飲食之所以精妙,很重要的因素就在於極富“靈性”。僅僅是配料“少許”,就足夠許多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更不要説一系列輔料與主料的放置順序,繁多的搭配調味,煎、炒、蒸、炸、煮、烤等的“火候”掌握。但見大師傅薄如蟬翼的縝密刀法,火熱爆炒中菜肴與火苗的上下翻騰,哪一樣不需勤學苦練?哪一項不折射多年的廚藝功底?即便利用同樣的原材料,製作同樣一道菜,由於烹飪者經驗、對菜品理解的不同,味道也可能大不相同。個中的心得技巧,往往只可意會嘗試,難靠指點言明。

  不僅如此,中國的“八大菜係”還受到各地自然地理、氣候狀況、資源特産、飲食風俗等的影響,形成發展與地方悠久歷史、人文特色密不可分。有人曾比喻:蘇、浙菜好比清秀素麗的江南美女;魯、徽菜猶如憨厚樸實的北方壯漢;粵、閩菜宛如風流倜儻的名士公子;川、湘菜仿佛熱烈奔放的性情豪傑。“吃不止于吃”,還可對各地風土人文、歷史淵源一窺鑒賞,所謂“食文化”的奧妙也就在與此。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水土不服,也可能南橘北枳。全聚德盤算“傻瓜烤鴨”,無非是希望自動化生産、標準化經營、“與國際接軌”。可其恰恰忽略了,自動化難免喪失個性靈氣,快餐式運作更多追求的是效率最大。而老字號的命脈根基正好相反,要求的是精益求精,是慢工出細活,“金字招牌”背後的傳統工藝、人文精髓、歷史內涵才是贏得顧客信任,確保“原汁原味”的關鍵。君不見,法國葡萄酒、荷蘭奶酪、古巴雪茄等等,都是以純手工打造、傳統工藝為上品?國外企業同樣會根據自身特點,採取針對性經營策略,而不是簡單套用“XX模式”。

  中國歷史悠久,老字號眾多。面對市場機遇與挑戰,老企業希望擴大經營規模,增強自身實力,這本身沒有錯。然而,平衡品質與産量,權衡效益與效率,保護傳統底線,實現良性創新,老字號必須有所取捨,正確抉擇。樹立一塊“金字招牌”需要幾代人的兢慎付出,失去經典傳承卻可能只在轉念之間,不要到傳統工藝消逝、他人“搶注”文化遺産之時,才如夢方醒。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