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遭盜,臺商一聲嘆息

時間:2007-12-12 10:37   來源:廈門網[原海峽網]

  許多臺商在大陸研發新産品時,時而會遇到産品剛剛通過專利申請,一轉眼就在市面上出現“盜版”的情況,臺商林先生就有類似遭遇。

  “我們公司去年剛取得的專利,今年就成了浙江一家公司生産的專利産品,你説氣不氣人?”11月21日,記者接到臺商林先生來電反映説,2006年5月,他在廈門的公司有一項專利剛剛通過申請,過了短短不到兩個月,就被其他省市的同類公司倣冒生産。
 
     林先生説,他的公司申請的這項專利,是一項“新型按鍵式密碼鎖日記本”專利,2005年1月,公司在完成研發後,向國家專利局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去年5月,剛剛收到國家專利局授予實用新型專利證書。但林先生萬萬沒想到,公司的産品才剛上線,就在其他省市的市面上看到了同類型産品,並且其産品結構特徵與公司剛研發的日記本完全相同。

     “倣冒的速度實在太快了,幾乎就是一模一樣!”林先生説,在發現“盜版”出現在市面上後,公司立即向生産該日記本的廠家發出警告信,要求該廠家立即停止生産此類日記本,停止侵權行為,“但是他們給我們的回函上説,這個日記本僅是他們一個開發計劃中的試製品,目前還在研製中,不算侵權。”

     此後,過了兩個月,林先生在市面上陸陸續續又發現了該廠家投放到市面上的此類按鍵式密碼鎖日記本。林先生便委託工作人員購買了一個産品,將其中關鍵部件分解後發現,從整體技術方案來看,該廠家所謂的新産品,實際上並無實質性的改進,屬於等同替代,“我們再三跟這家廠家接洽,希望協商解決,要求他們停止再生産,但對方拒不承認,還説他們的産品與我們的專利不同。(他們)這樣侵犯我們的專利權,給我們帶來的損失真的很大。”

     林先生説,因為協商無效,自己已經做好了與對方打官司的準備,希望通過法律手段制止該廠家的繼續侵權行為,並賠償因侵權給林先生公司造成的損失約10萬元人民幣。
   
相關新聞

武漢首次查獲假臺灣商標案

    臺灣某知名品牌商品,還沒有在內地上市,武漢就有公司通過網路和電話向全國發貨。經跟蹤調查一個多月後,上周武昌工商分局將這家隱藏在東亭花園牡丹苑的生物科技公司揪了出來。 

    工商執法人員查獲該公司涉嫌侵犯註冊商標專用權的保健食品142箱及大批鐳射防偽標簽、臺灣品牌宣傳畫冊、各種口服營養膠囊的食品檢測報告等。

   該公司負責人交代,他們是從外地購進散裝原料,在武漢重新包裝,打上臺灣商標後,再利用電話和網路銷往全國各地的藥店。據稱,這是武漢首次受理臺灣商標保護申請,該商標在臺灣屬知名品牌,並於2006年向國家商標總局申請註冊。(據《楚天都市報》)
   
律師意見

  廈門市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法律顧問團律師:如對方確定倣冒專利,可訴諸法律渠道起訴,也可以與對方協商解決。但若擔心對方轉移侵權産品,可以直接起訴到法院,並同時申請證據保全,以固定對方侵權的事實和證據。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