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勇鋒:根據時代發展 對雷鋒精神給予一定揚棄

時間:2012-03-12 10:16   來源:人民網

  漫談雷鋒精神的文化價值和時代特徵

  今年是雷鋒逝世50週年。我覺得在這樣一個時間的節點上,對雷鋒精神做一些思考和研讀是非常有意義的。

  當前,對於雷鋒精神,有人肯定,有人質疑。肯定者認為雷鋒精神在新時代仍有其普遍性的價值意義。質疑者則認為雷鋒精神是計劃經濟時代的産物,只適用於過去,如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雷鋒精神已經過時。那麼,究竟什麼是雷鋒精神?其內涵和特徵是什麼?如何站在新時代的立場上看待雷鋒精神呢?

  雷鋒精神産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這一時期正是新中國剛剛建立,在國家一窮二白和外部封鎖的困難條件下,需要集中資源進行經濟建設,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之際。這是一個火熱年代,也是一個激情的年代,雷鋒精神作為這一時期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典型代表,在他身上所展現出來的艱苦奮鬥,捨己為人、樂於助人、敬業愛崗、廉潔奉公、時時刻刻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光榮使命的強烈愛國主義情懷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曾經激勵了一代青年為國家建設而艱苦創業。無論是大慶、勝利、遼河等國家經濟發展急需的石油能源基地建設和北大荒的成功開發,還是成昆、襄渝、枝柳等國家骨幹鐵路建設,以及兩彈一星研發和三線軍工基地建設,到處都留下了雷鋒精神的身影,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至今仍令人感動不已,難以忘懷。

  作為人民解放軍的普通一兵,雷鋒精神並不僅僅是那個特定時代的産物,它是與中華民族五千年傳統文化和近代以來我黨、我國人民爭取國家獨立的愛國主義和艱苦奮鬥的精神一脈相承的。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禮義廉恥、尊老愛幼、知行合一等傳統文化精髓,以及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為人民服務等核心價值,滋潤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的心田,激勵著無數志士仁人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不懈努力,這些在雷鋒的身上都得到了生動體現併發揚光大。可以説,雷鋒作為新中國道德精神的典範,是中華文化哺育的一棵奇葩,是體現中華民族核心價值的一個特色鮮明的文化符號。

  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我國的經濟社會和文化形態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改革開放引進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科學技術、管理經驗和市場競爭機制,促進了社會進步和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另一方面,在經濟轉型期,由於受物質利益的驅動等原因,諸如缺乏信仰、見利忘義、誠信缺失、人性冷漠、腐敗等不良現象,以及迷茫、焦慮和浮躁的情緒也日益蔓延,成為社會各方面關注的社會焦點問題。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呼喚雷鋒精神,希望通過學習雷鋒,推動公平、正義和溫情的和諧社會建設,提高青少年及全社會的道德和職業水準。

  然而,畢竟時代不同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把50年前産生於計劃經濟時期的雷鋒精神一成不變的簡單照搬,則無論在雷鋒精神的內涵和學習的形式上都可能有一些不適應的問題。因此,必鬚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對雷鋒精神給予一定程度的揚棄,使之與當今社會的需求進行對接,在繼承其核心價值的基礎上賦予新的內涵特徵,並進行制度建構,從而避免説教式的思想教育和形式主義的學習運動,提高學習雷鋒精神的效果。例如,可以探索把學習雷鋒無私奉獻、樂於助人的高尚情操與現代志願者活動進行對接,把學習雷鋒公而忘私、廉潔奉公的美德與黨政機關的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正制度建設進行對接,把學習雷鋒敬業奉獻、幹一行愛一行的“螺絲釘”精神與各行各業的文化建設和崗位責任制進行對接,促使學習雷鋒的活動常態化、制度化,融入當前我國各族人民正在進行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的偉大實踐中去,推動和諧社會構建與精神文明建設不斷向縱深發展。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研究員 齊勇鋒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