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裏木,一個響徹中國大地的名字。
因為愛心,讓人們記住了這位“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在貴州,人們親切地稱他為“畢節好人”。
2010年底,“中國網事 感動2010”年度網路人物評選,阿裏木高居投票榜首,成為當之無愧的感動中國人物。
2011年1月13日,阿裏木在北京捧得了這個屬於他的榮譽。
一個從新疆和靜縣走出來的維吾爾族漢子,一個曾經從軍營裏走出來的戰士,他用肩扛起了生活的艱辛,又用愛給貧困學生帶去了希望。
阿裏木,用愛感動了中國。
八年慈善 阿裏木清貧而快樂著
2011年元旦,一場幾年未遇的凝凍天氣侵襲貴州山區,大地白茫茫一片,樹枝上挂滿了長長的冰淩。
在這個寒冷的季節裏,記者見到了阿裏木。只一眼,讓記者深深地記住了這個形象:一件單薄的外衣,褲腿沾著泥水,一雙舊皮鞋穿在腳上似乎難以抵擋腳下的寒氣。與記者相握的是一雙冰冷的手,他才40歲,可看上去比實際年齡滄桑許多,但從他的眼神中卻看不到一絲憂鬱的神情。
他家位於畢節市文峰路一幢年久失修的老樓裏。1月4日晚,記者隨阿裏木走進了他的家。借著昏暗的燈光,記者驚呆了:房間陰冷潮濕,墻面斑斑駁駁,家裏沒有一樣值錢和像樣的傢具。“請坐,請坐。”阿裏木熱情地招呼記者,可沙發實在很破舊。門口有臺臺式電腦,那是最值錢的物品。他説,這是他唯一可以了解世界和國家大事的工具。他上QQ,空閒的時候和朋友聊聊天,把在網上看到的新聞傳給他們。“這已經很好了,有吃有住有朋友。”阿裏木知足地説。
在另一個房間,記者看到了一張鋪著舊棉絮的床,雖然極其簡陋,卻也整齊乾淨。這是留給那些貧困學生借宿的大床,而他自己卻睡在外間那張硬硬的木板床上,被子很薄。他已經搬了7次家,這一次是最好的。不知阿裏木如何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季。
此時此景,讓人眼眶潮熱,萬語鯁喉。
八年來,他傾囊10多萬元,幫助了上百名貧困學生,而此時的他,卻更需要幫助。
在他家裏,記者看到“貴州省第二屆道德模範”的紅色綬帶被恭恭敬敬的挂在房間最顯眼的地方。
幫助別人是幸福的事
畢節市倒天河畔是當地人休閒的地方,阿裏木的烤肉攤就在這裡。他喜歡熱鬧,“人多了生意就好。”他説。
在這裡,阿裏木是一道風景。
當地人喜歡他,不僅因為他是“畢節好人”,還因為他熱情豪爽的性格。他很會招攬生意,常常一聲“帥哥、美女快來吃烤羊肉”就會讓人不得不駐足。他的攤兒總是最有人氣。
“畢節人好,是他們感動了我。”阿裏木告訴記者。
在最困難的時候,是畢節人幫助了阿裏木。因為感恩,他愛上了畢節;因為助人,他又留在了畢節。
畢節地處烏蒙山區,人口稠密,發展相對滯後,屬貴州省貧困地區,貧困人口較多。“這裡的人再窮也要讀書。”這給阿裏木留下了揮之不去的印象。
2002年4月,貴州省鎮遠縣發生了一起山火,碰巧路過的阿裏木毫不猶豫地加入到救火隊伍。山火撲滅後,當地部門獎勵了他300元錢。回到畢節後,他找到一位認識的婦聯幹部,希望能把錢捐給一名貧困學生。於是,這筆錢和他賣烤羊肉串攢下來的200元錢就交到了畢節師專(現畢節學院)貧困生趙敏的手中。
回憶起當時的情景,趙敏的眼圈紅紅的。“我家困難,每年的學費都要拖到下一年度才能交。那天,學校通知我到婦聯,剛進辦公室就看見了一個新疆人。他問,你是趙敏吧,我説是。他就把500元錢遞給了我。天吶,還有這樣的好心人,我真不敢相信。”婦聯的同志告訴她,阿裏木是賣烤羊肉串的。她驚住了,含著眼淚向阿裏木深深地鞠了一躬。趙敏的舉動讓阿裏木看到了,一點微薄的幫助對貧困學生是那麼的重要。他也明白了,幫助意味著什麼。阿裏木開始留心起來,並決定一定要用烤羊肉串掙來的錢幫助更多的貧困學生。
打那以後,一個個貧困生就不斷地進入他的眼簾。那是一年的春天,聽説大方縣理化鄉長春小學41名學生交不起學雜費,部分學生面臨輟學時,阿裏木馬上送去5000元錢。那天下著小雨,山區的天氣格外冷,離開學校的時候,一位70多歲的老奶奶拉住阿裏木,送給他一隻雞,要他一定收下。用這種方式,老人表達著自己的謝意。
在新聞節目中,阿裏木偶然看到一名中央民族大學的學生在井下挖煤。“在煤礦打工,肯定是貧困生。”他想。待仔細一聽,學生的家就在不遠的大方縣。第二天清晨8時,阿裏木就坐上了班車。要去的地方在安樂鄉,不通車。他只好打“摩的”在崎嶇的山路上來回奔波了幾個小時,終於找到了學生的家。回到畢節,天早已黑透。幾天后,他到銀行專門給這個貧困學生開了戶,每月給他100元生活費,併為他買好了去貴陽的車票。
幾年前,一個叫元元的小姑娘,由於家庭困難,總是營養不良。阿裏木不僅替孩子交學費,還常帶她去吃東西。有次走在路上,元元抬頭望著阿裏木説:“叔叔,你很像雷鋒。”聽到這話,阿裏木好開心。
這條慈善之路,他堅守著,而且樂此不疲。
“快樂是因為擁有才快樂,幸福是因為付出才幸福。阿裏木是一個很有幸福感的人。”畢節學院黨委副書記湯宇華從一個文化研究者的角度這樣詮釋阿裏木選擇的慈善之路。
在阿裏木看來,幫助別人誰都可以做到,不管拿出多少錢,都是英雄。樸素的人生哲理,讓他擁有了這份幸福。
用大愛行大善
“孩子受教育,就一定有道德。”這是阿裏木常挂在嘴邊的話。他沒有家庭,也沒有孩子,但他近乎虔誠地篤信這一點。
周勇,一個與他情同父子的孩子。
2003年12月,正在住院的周勇被下了第六次病危通知書。這個14歲的男孩,5歲時就患上了腎病綜合症,三年級前全靠媽媽背著上學。現在全身浮腫,眼睛腫得瞇成了一條縫。這一天,阿裏木到醫院探望朋友,在另一張病床上,他看到周勇在艱難地看書,媽媽則躲在一旁哭泣。阿裏木一打聽才知道孩子沒了醫療費,他立刻撥通記者朋友黃莉的電話:“黃姐,快來,一個小孩病得可憐。”不知發生什麼事的黃莉匆匆趕來了解情況。一篇《別讓生命等待下一次無情》的報道很快就刊登在了《畢節日報》上。
阿裏木又到周勇所在的畢節一小,請求捐款救人。學校組織所有的同學和老師集中站在操場上,1角、2角、1元、50元…被投進了捐款箱,就連生活困難的校工也捐出了10元。“這情景從來沒見過。”一位老師回憶道。當周勇的母親從阿裏木手中接過這一萬多元捐款時,淚水早已模糊了她的雙眼。受阿裏木的影響,先後有兩家醫院主動免費醫治周勇。
周勇痊癒了,原來十分內向的性格變得開朗活潑起來。他現在是畢節地區實驗高中高二的學生,學習成績優異。周勇告訴記者他準備遞交入黨申請書。他深情地説,阿裏木叔叔是以愛起家的,他會影響我的一生。在周勇眼裏,叔叔要幫的人很多,只要每次開心地回家,周勇就知道,他準是又幫了人。
阿裏木的生活標準很低,白水泡饃已成了他的家常便飯。兩雙從垃圾箱旁揀來的皮鞋被他拿去補補就穿在腳上,一條20元錢買的褲子,縫了又縫,至今捨不得丟掉。一件15元錢買的粗線毛衣一穿就是四年多。為了省下洗澡的錢,他到一家健身房辦了張卡,“這樣可以經常洗澡,還能省很多錢。”阿裏木十分得意。
和阿裏木認識很久並成了朋友的朱光倫,講述了一個至今令他難忘的故事:“2007年盛夏的一天,我們同去達溪鎮聚河村小學,阿裏木牽著借來的馬艱難地在海拔1千米的陡峭山路上爬上爬下,路窄處只有1尺寬,阿裏木緊緊揪住馬尾巴,不讓馬滑下山,衣服全濕透了。”經過四五個小時的跋涉,他們終於來到了山腳下的小學。181個拿到書包的孩子高興地蹦蹦跳跳,因為他們再也不用夾著書本去上學了。
阿裏木拿出一面鮮艷的國旗,和同學們一起舉行了升旗儀式。他用行動給孩子們傳遞著一個樸素的道理,“小的是家,大的是國家。”
他的手機每每響起,那首雄壯的國歌聲就縈繞在耳畔。
玉樹地震發生後,阿裏木從貴陽趕赴青海做志願者。
從西寧向玉樹出發,阿裏木採購了幾千塊錢的牛羊肉和蔬菜,但一路的高原反應讓阿裏木頭疼欲裂。到達目的地後,他全然不顧身體的不適,拿著身份證和退伍證找到駐紮在附近的第二炮兵抗震救災指揮部,請求參加救援。就這樣,阿裏木成了部隊救災前線的一名“編外”戰士。
到處都有阿裏木的身影
畢節學院大大小小的獎助學金有20多個,可學生們很看重“阿裏木助學金”,並以拿到這個助學金為榮。
在每年的發放儀式上,學校都請阿裏木給同學們講講他的故事,講講做人的信念。“有困難就想想阿裏木。”這是老師常常教導學生的話。
“這個助學金太不同尋常了。”湯宇華説,“2006年,阿裏木送來一大摞錢時,什麼面值的都有,還帶著一股子烤羊肉串的味道,整整5000元。我們心裏非常沉重,這個社會上有的是比阿裏木生活寬裕的人,這對他而言,幾乎是傾其所有。”
為了鼓勵阿裏木的善舉,畢節學院決定拿出5000元配套資金設立“阿裏木助學金”,每年獎勵20名貧困生。
受到阿裏木的感染,許多人開始投入到捐資助學的行列,學院每年都把上百萬元的善款發給貧困學生。2006年12月24日,騰龍凱悅酒店的聖誕平安夜也成了慈善捐款晚會。
2010年,畢節市搞“兩創一建”建設文明城市活動,畢節學院一下子就有2000名學生積極報名參加志願者。每到週末,各個路口和斑馬線上都有學生志願者的身影。學生們還搞義賣活動,將賺來的錢送到貧困學校。這是“阿裏木精神”在點燃著他們的心靈。
“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和我一道幫助困難學生。”阿裏木説。
“阿裏木所具有的善良和美德正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中華美德,和阿裏木多靠近一點,社會就會進步一點。”有人説。
是的,阿裏木影響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整個社會。
阿裏木和畢節山區的貧困學生合影。
阿裏木拿出貴州省畢節市公安局給他頒發的身份證告訴記者:“新疆是我的家鄉,畢節有更多的朋友和我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