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鋒精神永遠飄揚在春天裏

時間:2012-02-29 11:09   來源:每日新報

  21世紀,學雷鋒過時了麼?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有此疑問。

  曾記否,我們自小被教育要像雷鋒一樣“做好事不留名”,扶老奶奶過完馬路,都要説上一句“我是紅領巾”;曾記否,每年的3月5日前後,我們都會和哥哥姐姐們一起去敬老院,為孤寡老人擦玻璃掃地洗頭髮。曾記否,我們小學就會唱“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那個年代,物質不甚豐富,但在我們幼小的心靈中,雷鋒就是一個全民偶像和精神標桿。

  掐指一算,“雷鋒”已經學了50年。1963年,毛主席寫下“向雷鋒同志學習”,此後每年的3月5日就被定為“學雷鋒日”。

  50年彈指一揮間。“雷鋒精神”見證了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遷,伴隨著幾代人的歲月轉換——上世紀60年代,在毛主席的號召下,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席捲全國,“雷鋒”成為美好的化身,雷鋒精神也成了“真善美”的象徵;70年代,在特定歷史時期中,雷鋒精神成了“愛憎分明”的化身,“對同志要像春天般溫暖,對敵人要像嚴冬一樣殘酷無情”;80年代,鄧小平重新詮釋“雷鋒精神”為“不但要學習雷鋒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還要學習“刻苦鑽研科學技術、文化知識的釘子精神”;90年代,經濟改革進入高潮,雷鋒精神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1991年江澤民在一次講話中指出“雷鋒精神實質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了人民事業無私奉獻。”而走入21世紀,有人問:我們還用學雷鋒麼?有人説:學雷鋒已經過時了!可細細想來,事實並非如此。雷鋒精神之所以能穿越時代,就因它並不是一個僵化呆板的道德教條,而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精神坐標。人們在對雷鋒精神傳承接力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吐故納新豐富完善。歷經50年歲月的洗禮,雷鋒精神已然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象徵,一如不滅的火把,點亮人間。正如胡錦濤指出:“雷鋒這個光輝的名字和他崇高的精神品格,在歷史發展中始終煥發著光彩。”

  50年彈指一揮間。勤勞勇敢的中國人,已經意氣風發地走進了新時代。然而,社會轉型時期,我們在享受極大豐富的物質條件時,精神缺失道德滑坡也接踵而來。2歲女孩被碾壓,18路人視而不見;害怕被訛詐,老人跌倒無人敢扶;擔心被挪用,慈善捐款越來越少;因為壓力大,高中男生啞鈴弒母……我們越來越害怕孤獨,卻不願給予更多信任。我們越來越渴望溫暖,卻習慣了冷漠相對。我們極度憎惡熟人社會的各種潛規則,卻在面對問題時習慣性找個熟人,哪怕幫不上忙,也圖個心安。我們非常抵觸醫生收紅包,卻在自家親人住院時,偷偷塞出幾個,也是為了圖心安。為何?因為,我們沒有安全感。於是,有人説雷鋒叔叔已經走遠。道德焦慮與精神危機中,我們不斷發出對雷鋒精神的呼喚。正如中宣部常務副部長、中央文明辦主任雒樹剛表示,新形勢下大力開展學雷鋒活動有助於激發人們思想道德建設熱情,激揚人們心中蘊藏的美好思想品德,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匡正道德失范,矯正誠信缺失,提升社會道德水準。

  曾經有人調侃“雷鋒叔叔沒戶口,三月裏來四月走”,如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專門提出“把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這下雷鋒叔叔就有了“常住戶口”。他的名字,將永遠寫在春天裏;他的精神,將永遠在空中飄揚;他的身影,將永遠在你我身邊——看,那個艱難蹬行“支教三輪”的白方禮老人;看,那個始終走在學雷鋒前列的“雷鋒班”;看,那個向小悅悅伸出援手的陳賢妹;看,那個雙臂救下墜樓兒童的“最美媽媽”;看,在本市紅十字會註冊的近20萬志願者……即便困惑著,但人們從未放棄過對“真善美”的追求,也從未忘記過自始不變的期盼:“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本報評論員李國惠

編輯:李靜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