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夏天,塑化劑給了臺灣食品的好名聲當頭一棒,9個月之後,就在人們已快把這事忘在腦後的時候,一連串新聞表明,不但塑化劑陰魂未散,瘦肉精也仍在作姦犯科,甚至一些無良商人還把工業用硫酸銅喂給了肉豬。臺灣是世界上最早採用食品追溯制度的地區,為何食品安全仍然頻頻出錯?
求償70億
臺北市衛生局近日公佈食品塑化劑的抽驗結果,抽驗322件産品中,有10件産品檢出塑化劑含量超標。其中包括一款嬰幼兒的“百衛康凈體素強化型五兆益生菌”,塑化劑DEHP超標高達159倍;雲林誠泰醬油食品商行的“香菇拌醬”、及“香椿醬”,各超標216倍及173倍。
不止食品含塑化劑,“消費者文教基金會”3月26日公佈與“經濟部標檢局”合作的一項抽驗結果,檢查20件兒童沐浴玩具中有5件塑化劑超標,最高約超標380倍。
塑化劑是一種化學藥劑,可造成女童性早熟及男童雄性激素不足,並對人體有致癌風險。島內黑心業者30年來用廉價的塑化劑代替昂貴的起雲劑(一種讓食品增加粘稠度的合法添加劑),給無數人埋下健康隱患。
3月中旬,臺灣消基會接受568位消費者受讓請求權,要向塑化劑廠家“昱伸”與“賓漢”求償78億元(新台幣,下同)並提起訴訟,創下有史以來島內消費者團體求償最高金額。
防堵瘦肉精
臺灣最近為進口美國牛肉問題吵成一團,主因是美牛含瘦肉精,而臺灣禁止使用瘦肉精。但是,臺“農委會防檢局”上周公佈使用瘦肉精“黑名單”,3家養豬戶赫然在列,個個都是累犯。68萬元罰單雖然開出了,但瘦肉精已經吃進了民眾肚裏,而且比美國所用瘦肉精毒性“高千倍”。實際上,臺灣人對瘦肉精並不陌生,媒體隔三岔五就會報出豬、雞、鵝之類“又含瘦肉精”的消息。
工業用硫酸銅加入豬飼料則是第一次被查出。臺“農委會”上周發現,島內一家原料公司將工業用硫酸銅賣給下游飼料廠家,而飼料廠在疑似知情的情況下照單全收,涉案工業硫酸銅超過6000公斤。飼料用硫酸銅有利於動物造血及毛髮生長,工業用硫酸銅則對人體有害。
臺灣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加工食品追溯制度的地區,食品從原料來源、生産養殖、加工製造、運輸倉儲直到銷售全過程中的每個階段都登記。這種制度下,在市場買一塊肉,刷下追溯碼,就能知道這頭豬出自哪個廠,飼養員是誰。儘管如此,食品安全事故仍頻頻發生。
究其原因,首先是食品追溯制度只限于生鮮、肉製品、蔬菜和海鮮類,因而混在飲料、藥品、糕點裏的塑化劑30年間一直逍遙法外。同時,瘦肉精等違禁品主要靠抽檢,且懲罰力度相對不高,因而總有黑心商人心存僥倖鋌而走險。
下個未爆彈?
食品添加了太多人造物而變得不適食用,其實是全世界的問題。島內媒體指出,臺灣食品安全的標準雖然不算低,但跟歐盟等先進地區比起來還有差距。
臺灣要進口美國牛肉還引出了另一個話題。臺灣清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彭明輝日前站出來“揭穿美國食品安全的謊言”,呼籲臺當局正視基因改造食品的安全問題,千萬別讓臺灣的食品安全標準跟著美國走。
彭明輝説,從含瘦肉精美牛爭議到基改作物大舉侵臺,其實道理是一樣的,美國食品安全早被財團、政府掌控,臺灣當局不能照單全收。基改作物産生的致癌風險遠高於傳統作物,對人體危害遠超過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的公告,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已造成對大豆過敏的人暴增五成,甚至奪走人命,“非得要小心不可”。
臺大農藝係教授郭華仁也認為,基改的豆類食品種類眾多,可能成為下個食品安全的“未爆彈”,目前從島外進口的八成大豆、六成玉米全是基改作物,島內應儘快恢復自産黃豆、大豆種植的比率。
對待基改食品,臺灣當局的政策還算謹慎。“農糧署”指出,臺灣雖有進口基改食品,但嚴格禁止種植基改作物,並且還用現金補助獎勵農民種植有機大豆、黃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