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記者:
請問馬建堂局長,從2011年GDP的增速來看,出現了一個逐季回落的態勢,請問馬局長對這個數字是如何看待的?那麼在2012年,我們的經濟是否還有進一步調整的趨勢?您對今年又是如何判斷的?謝謝。
馬建堂:
2011年的國民經濟運作總體上應該是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同時物價調控又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兩個變化結合在一起,應該是非常不容易的,2011年,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物價又逐步趨穩,同時結構繼續優化,民生不斷改善,取得這樣一個成績應該説非常不容易。首先我們看國際環境,2011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仍在繼續,發達經濟體復蘇步履維艱,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仍然不斷發酵和擴散,新興經濟體增速回落和物價上漲交織在一起。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中,中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經濟增長實現了9.2%的速度,把物價控制在了5.4%的總水準,11月份和12月份,物價水準基本回落到了調控的目標區間,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第二,2011年GDP的逐季回落,也有我們主動調控的因素在內。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宏觀調控的目標。從中長期看,“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是7%,中央更加強調轉變方式,調整經濟結構。從當時的經濟情況看,中央把控制物價擺在宏觀調控的首要位置,所以採取了相應的宏觀調控措施,自然這些宏觀調控措施的逐步見效,經濟增速也會逐步回落。
第三,儘管GDP的增速在逐季回落,即便就第四季度看,8.9%的速度也仍然在一個正常的區間。如果我們的國民經濟能夠保持8.5-9%的速度,物價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控制,方式轉變得比較快,結構調整的力度比較大,很可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宏觀經濟的總體格局。
關於2012年,我要説兩層意思。第一,2012年,無論從國際經濟環境還是國內環境來看,都是極其複雜、極具挑戰性的一年,要增強憂患意識。當前的國際環境,我上面已經提到了,還是比較嚴峻,主要表現在主要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歐盟統計局局長告訴我,歐元區的經濟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有可能是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美國經濟儘管比預料的略好一點,仍然是非常低迷、乏力。同時,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這就造成我們今年經濟運作的外部環境還是非常嚴峻的。
從國內看,2012年影響經濟穩定增長的風險還是不少,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難度增大,物價調控取得積極成效,但物價上漲的中長期壓力仍然存在。部分小微企業資金緊張,生産經營仍然困難;結構調整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但節能減排的形勢依然嚴峻。所有這些情況,國際國內的環境都為2012年的經濟運作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給科學的宏觀調控也增添了不少難度,所以我們對2012年要有憂患意識,要把困難想得更多一點,把應對的舉措想得更加週到一點。
第二,儘管我國經濟分季度看增速在逐季回落,但經濟運作仍然在正常區間,符合調控的目標,特別是中國經濟中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基本面仍然沒有變。比如説GDP當季8.9%,全年9.2%,速度不低,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生産增速13.9%,仍然説不低,固定資産投資(不含農戶)名義增長23.8%,實際增長16.1%,應該説也不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長17.1%,實際增長11.6%,也不算低。所以這些指標儘管在回落,但還都在一個正常的區間,而且某種程度上我們希望它運作在這樣一個區間。另外,我記得2009年我在這個地方也説過,中國經濟增長的基本動力格局,城鎮化、工業化、市場化,這些過程都沒有完結,城鎮化,居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從鄉鎮轉移到縣城,每人平均每年消費增加就不是幾百塊錢,是一個量級的增加。工業化進程未結束,新興産業在發展,市場化在深化,通過改革,我們經濟將會繼續迸發出不竭的增長動力,所以中國經濟增長根本的動力格局沒有變化,或者説基本上沒有變化。所以從這兩個方面講,中國經濟仍在正常增長區間,中國中長期發展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化,所以對2012年的經濟運作我們還要充滿信心。
總之,只要我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堅定信心,穩中求進,就一定會繼續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的發展,就一定會實現物價總水準的基本穩定。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