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統計局詳解2011經濟走勢:物價樓市調控成效明顯

時間:2012-01-18 07:24   來源:新華財經

  1月1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佈會,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介紹2011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並答記者問。圖為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新華網 李非攝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2011年國民經濟運作情況。初步測算,全年國內生産總值47156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2%。

  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三季度增長9.1%,四季度增長8.9%。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增加值47712億元,比上年增長4.5%;第二産業增加值220592億元,增長10.6%;第三産業增加值203260億元,增長8.9%。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增長2.0%。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2011年,資本形成總額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4.2%,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1.6%,貨物和服務凈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8%。

  在談及去年中國經濟運作情況時,馬建堂連説三個“不容易”——“2011年的國民經濟運作總體上應該是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同時物價調控又取得了明顯的成效。這兩個變化結合在一起,應該是非常不容易的;2011年,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發展,物價又逐步趨穩,同時結構繼續優化,民生不斷改善,取得這樣一個成績應該説非常不容易。2011年,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度影響仍在繼續,發達經濟體復蘇步履維艱,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仍然不斷發酵和擴散,新興經濟體增速回落和物價上漲交織在一起。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中,中國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經濟增長實現了9.2%的速度,把物價控制在了5.4%的總水準,11月份和12月份,物價水準基本回落到了調控的目標區間,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馬建堂強調,儘管GDP的增速在逐季回落,即便就第四季度看,8.9%的速度也仍然在一個正常的區間;中國經濟仍在正常增長區間,中長期發展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化。他表示,如果我們的國民經濟能夠保持8.5-9%的速度,物價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控制,方式轉變得比較快,結構調整的力度比較大,很可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宏觀經濟的總體格局。

  對於2011年年初政府確定的物價調控目標是4%左右,全年CPI上漲是5.4%,馬建堂表示,首先經濟運作有很多的不確定性,任何結果的預測,都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馬建堂坦言,儘管預測目標、預期性目標和實際有點差距,但是2011年在控制通貨膨脹、控制物價上漲方面,真的是很不容易。

  馬建堂表示,去年房地産調控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體現在投機性、投資性的購房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房地産價格尤其是一線城市、重點城市、大城市的房地産價格,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都出現了下降。統計局數據顯示,無論是房地産投資,還是房地産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都呈現2011年的增幅比2010年增幅有比較多的回落,這意味著宏觀調控政策取得明顯成效。同時,儘管這些主要指標在回落,但依然是正增長,房地産投資2011年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0%,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4.9%。馬建堂強調,房地産調控一方面取得了成效,另外一方面依然對中國經濟是一個正的推動的力量。

  展望2012年,馬建堂表示,無論從國際經濟環境還是國內環境來看,都是極其複雜、極具挑戰性的一年。這個挑戰既有來自外部的挑戰,世界經濟減速,特別是發達經濟體減速;也有來自於內部的,來自於內部的最大的挑戰是中國經濟既要保持經濟的平穩較快增長,又要保持物價總水準的相對穩定,更要在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上取得明顯進展。

  【精彩語錄】

  宏觀經濟

  如果我們的國民經濟能夠保持8.5-9%的速度,物價能夠得到比較好的控制,方式轉變得比較快,結構調整的力度比較大,很可能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宏觀經濟的總體格局。

  國際國內的環境都為2012年的經濟運作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給科學的宏觀調控也增添了不少難度,所以我們對2012年要有憂患意識,要把困難想得更多一點,把應對的舉措想得更加週到一點。

  工業化進程未結束,新興産業在發展,市場化在深化,通過改革,我們經濟將會繼續迸發出不竭的增長動力,所以中國經濟增長根本的動力格局沒有變化,或者説基本上沒有變化。

  未來中長期中國經濟增長要更加重視轉變發展方式,更加注重調整經濟結構。在某種程度上説,我們對經濟發展速度從過去的10%左右適當回落一點,仍然是有準備的,某種程度上也是所希望的。

  人民幣的匯率最近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初步呈現了雙向浮動的態勢,既有升值,也短暫地出現了貶值。2012年中國匯率的變動方向總體上還是取決於經濟大環境。

  明年物價形勢

  現在很多專家學者説2012年的物價仍然在4%左右,這是很多網上專家學者的預測,我願意轉述一下。我不想做或者不敢做2012年CPI漲幅的預測。

  中國物價中長期上漲的壓力也還是存在的,這主要是勞動力,勞動力價格,或者説工資,土地以及其他方面的資源,特別是礦産品,這是價格上漲的壓力,中長期的壓力是存在的。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個綜合的指數,它為宏觀調控提供了一個可以度量的、穩定的參考點。如果説感受的話,最好不要用綜合指數談感受,你用分類數據去感受,到了菜市場,看看菜市場價格的上漲和我們CPI裏面的食品大類裏的蔬菜比一比,是不是和大家的感受一致。

  居民收入統計

  居民收入調查工作的改進,發佈內容的增加,這是必然的。如果順利的話,我們的城鄉居民收入的中位數,力爭今明兩年,甚至2012年我們就可能嘗試著發佈中位數。

  中國城鎮居民的基尼系數沒有發佈,是因為我們認真研究評估,感覺到靠我們現在的城鎮住戶調查而計算出來的城鎮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數偏低。原因主要是高收入階層居民難以獲取真實的收入資訊,這樣一來,依據我們現有資料計算的結果,我們評估了以後,感覺到偏低,所以就沒有發佈。

  基尼系數不是統計指標,是依據基礎數據計算出來的一個指標。如果我們認真評估以後,感覺這個計算出來的基尼系數是可信的,我們就會將它發佈。

  按照我們的工作計劃,城鄉住戶調查的一體化現在已經開始,到2013年我們就能正式對社會提供全國統一的中國居民的收入水準。

  回應地方債務風險

  審計部門數據顯示,全中國地方政府的債務是10.7萬億,其中半數以上是2008年之前形成的,相當多的債務之後形成了一批優良的資産,相當多的地方平臺有比較穩定的現金流。我們既要關注地方融資平臺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挑戰,但同時要客觀地評價它對中國經濟的影響。

  有人計算,中國中央政府的國債餘額加上地方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43%左右。公認的警戒線是60%,所以中國完全有能力通過各種方式來化解地方債務有可能帶來的挑戰和風險。

  談房地産調控

  房地産調控應該説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主要體現在投機性、投資性的購房需求得到了有效的抑制,房地産價格尤其是一線城市、重點城市、大城市的房地産價格,無論是環比還是同比都出現了下降。

  無論是房地産投資,還是房地産的銷售面積和銷售金額,這些主要指標去年都在回落,但依然是正增長。這就是説,房地産調控一方面取得了成效,另外一方面依然對中國經濟是一個正的推動的力量。

  我個人不認為地方債務和房地産市場是中國將來經濟運作最大的風險,但是確實是要關注它帶來的挑戰。

編輯:王思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