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信:在革命與被革命中前行

時間:2013-08-21 10:18   來源:鳳凰科技

  想到一個問題,作為一個IM的長期使用者,從ICQ、OICQ、MSN、SKPYE、飛信再到今天的微信等等,先後使用過數十個IM,但堅持使用至今沒有間斷的卻只有QQ,至於説微信也是由QQ推廣而來,甚至説微信好友也大多是從QQ好友中來,其他的都因為種種原因如匆匆過客,來得快去的也快。如今,幾乎沒有了任何的註冊衝動,去嘗試一些新的IM,不管其裝配了多少子彈。比如移動的JEGO,其給我帶來的興趣不足一天。不禁要問,是市場飽和還是創新缺乏?

  最近,先是廣東聯通和騰訊合作推出“微信沃”,又是廣東電信和網易推出的“易信”成為業界討論的熱點話題,然而對我來説,無論是“微信沃”還是“易信”卻沒有一點吸引力讓我去嘗試註冊和使用,或者説我本身就不是這類業務的潛在用戶呢!

  思考之餘,讓我連帶想到另外一個問題。最近幾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業界似乎都有一種聲音,那就是革運營商的命,而且隨著OTT業務爆發,這種聲音更是叫囂塵上。幾乎圈外人士早已給運營商判了死刑,要麼當好你的管道運營商要麼就等死。這幾乎和最近張瑞敏説的,傳統製造業要麼觸網要麼死亡一個路數。

  那麼,我不禁要問,難道真的只有被革命的份,而沒有革別人的命的份嗎?

  以IM為例,中國三大運營商先後推出飛信、JEGO、翼聊、易信、沃友等等分屬三大運營商的IM業務,名字不同但所實現的業務並無太大差距。至於説發展,也不能不説差,隨便一項拿出來就有上千上億的用戶,但其影響力和微信、QQ等比較,卻差的太遠。

  至於説原因,網上隨便一搜,就能搜出各種專家提到的上百種理由。當然,最主要的原因被歸結為公司體制。

  似乎就是説,只要這種制度不變,就只有被別人革命的份而沒有革別人命的份。

  比方説,某運營商老總曾經説過,運營商缺乏網際網路瘋子,結果後來真的引進了一些所謂的“瘋子”,但這些“瘋子”最後都是“高調”的進去,“低調”的出來,甚至,一些網際網路瘋子到了運營商便“不治自愈”了?總結曰:水土不服。

  再比如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的運營,一度也是不溫不火,結果一討論還是體制問題,於是從體制上進行了很多的探索,比如業務發展基地化,網際網路運營公司化,凡此種種都可以看出中國運營商在面對移動網際網路的革命大潮時,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的有點過頭,甚至有點摸不著頭腦。

  而當OTT衝擊成為2013年的熱點話題時,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所作出的一些新動作,可以看作是最新的調整和嘗試,總結一下,主要有這些改變。

  第一,既然體制短時期內無法改變,也不可能引進大批網際網路“瘋子”的情況下,主動向OTT運營商靠攏,去學習和摸索網際網路公司的創新之道。從易信看,顯然比廣東聯通和騰訊的合作更深入一些,其後續的創新可能更有看頭。

  第二,更加主動的把自己的資源開放出來合作,而不是被動的開放和被動的合作。做到開放的資源心裏有數,合作的項目心裏有數。比如易信中電信開放短信、語音、流量和行銷渠道等,把這些做好了即可,不去投入過多資源來左右業務的發展。業務的競爭力由合資公司的競爭力體現而不是從中國電信的投入來體現,這有別於某些運營商以KPI高壓模式推廣移動網際網路自營業務。比如易信中,電信推出免費策略,看上去有些“揮刀自宮”的感覺,但從運營商實際推廣業務看,免費比所謂的收費更能帶來新的價值,這是3G時期獨特的商業模式。

  第三,從事業部到獨資公司再到合資公司,管理模式的不斷探索有利於讓業務發展獨立於運營商原有體系。這一點電信和網易的合作顯然比移動和聯通更超前,合資公司有利於責權利的界定,有利於企業的自我發展。比如明確易信所需的IDC成本,以及與聯通、移動發生的網間結算,均由合資公司承擔。

  第四,和主流OTT運營商合作,各自拿出自己的優勢核心資源,彼此互補,形成比各自作戰更有競爭力的優勢。比如網易操盤整個業務的規劃、開發和運營,這發揮了一向以“産品經理”著稱的網易體系優勢。對於電信而言,其在定制終端和自有渠道以及管道資源的投入更進一步給易信的快速佈局奠定了一定的基礎。最終形成1 1>2的效應。

  第五,在融合大潮趨勢下,以更開放的心態,打破三大運營商的藩籬,以移動終端大平臺為契機,雙方各取所需,共同開發移動網際網路這一大蛋糕。比如易信無差別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和中國移動的手機和固話用戶提供移動網際網路服務,這比早先三大運營商只為自己的客戶開發IM有很多的進步。而對於網易而言,在騰訊微信的強大攻勢下,自己單打獨鬥顯然很難有勝算,和電信的合作有利於其戰鬥力的加強。加之中國電信去“電信化戰略”和網易移動網際網路戰略的契合,相信易信僅僅是個開頭,強烈的合作意願是成功的基礎。

  至於説易信本身發展如何,憑藉雙方的資源整合和易信推出的一些業務特色,短時內達到既定目標不是問題,關鍵在於能否留住用戶,能否在後續運營中不斷提升體驗,將電信競爭力和網際網路競爭力合二為一,形成新的合力。

  從這一點講,我認為運營商革別人的命是有機會的,一是網際網路二是金融,但至於怎麼革,也許就會在這些不斷深化的合作中摸索産生。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