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規劃面積僅為46.8平方公里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北京市經濟總量的比重卻高達5%,其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産值佔北京市比重更分別達到59%和37%。“十一五”期間,即使經歷了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開發區仍以年均17%的能耗增速支撐了年均24.1%的經濟增長,而5年中開發區的産業建設用地僅增長0.5倍。
每百億元GDP如何創造稅收30億元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三高兩低”科學發展調查:每平方米出讓土地平均投資密度達1195美元、創造稅收1012元人民幣,2010年每百億元GDP創造稅收30.4億元,萬元GDP能耗僅0.166噸標準煤……
規劃面積僅為46.8平方公里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佔北京市經濟總量的比重卻高達5%,其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産值佔北京市比重更分別達到59%和37%。“十一五”期間,即使經歷了金融危機的嚴峻考驗,開發區仍以年均17%的能耗增速支撐了年均24.1%的經濟增長,而5年中開發區的産業建設用地僅增長0.5倍。
記者採訪了解到,正是因為堅持高端、高效、高附加值和低能耗、低排放的“三高兩低”科學發展方向,才使開發區形成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的成功模式,發展效益、品質居全國開發區最高水準之列,能耗居全國開發區最低水準之列,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典型園區,成為首都高端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聚集區。
“三高兩低”提升發展品質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伯旭告訴記者,高端、高效、高聯動和低能耗、低排放是企業入區“硬指標”。企業在同行業是否處於領軍位置,近三年的發展趨勢,都是考量的重要因素。“一個銷售100億元,利潤1億元的企業,還有一個銷售10億元,利潤2億元的企業,開發區會選擇哪一個?毫無疑問是後者。”
正是對“三高兩低”的追求,開發區集聚了一大批競爭力強、知名度高、科技領先的優質企業,其中包括賓士、諾基亞、拜耳等71家全球500強企業的100個項目。目前開發區已經形成電子資訊、生物醫藥、汽車和裝備製造四大主導産業,打造了以諾基亞為龍頭的通訊産業集群,以京東方為龍頭的螢幕産業集群,以中芯國際為龍頭的微電子産業集群,以GE為代表的醫療設備産業集群,以拜耳為代表的生物制藥産業集群,以北京賓士為代表的汽車産業集群。
在一些開發區以開發之名行“圈地”之實、大搞房地産而産業空洞化時,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主動將核心區118.59公頃居住用地調整為工業用地。開發區不搞低端、低效、低附加值項目和産業,比如一些海外知名食品企業落戶的要求被拒絕。開發區近年調高水電氣熱價格,主動開展“騰籠換鳥”,“逼退”早期進入園區的一些低端項目和産業。對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一律拒絕,其中包括年産值數百億元的石化項目。
正因為對“三高兩低”的堅持,開發區高端産業始終保持“低碳綠色”發展——綠化面積超過30%;污水處理率達100%;萬元GDP能耗僅為北京市平均水準的四分之一。開發區先後獲得ISO14000環境管理國家示範區、國家工業節水示範園區、國家首批太陽能光伏發電集中應用示範區等稱號;今年年初被環保部、商務部、科技部批准為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這也是北京市首家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
前瞻佈局積蓄髮展潛力
“作為首都北京的開發區,我們有責任代表北京、代表國家參與國際高端産業前沿的競爭。”張伯旭告訴記者,著眼于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發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的戰略佈局。開發區發展的螢幕、整合電路、雲計算等産業對我國相關産業參與國際競爭具有戰略意義,在這些領域,開發區所做的不僅是龍頭企業的引進和扶持,更是産業鏈的總體佈局。
總投資達280億元、中國內地首條自主設計與自主建設的京東方8.5代TFT-LCD生産線今年6月在開發區投産,京東方由此實現了從1.8英寸到55英寸全系列主流液晶面板的國産化,打破了韓國、日本和臺灣地區在相關産業的壟斷地位,有效緩解了我國電子資訊産業困擾多年的“缺屏之痛”,標誌著我國在平板顯示這一戰略性新興産業取得重大突破性發展。京東方總裁陳炎順表示,以京東方8.5代線為核心的北京數字電視産業園,未來將在開發區打造繼星網工業園之後又一個新的千億元級産業鏈。
今年以來,北京天地超雲科技有限公司25款超雲伺服器全線面世、國內首臺商用模組化集裝箱式數據中心——雲箱、我國首個建成投入使用的公共雲後臺——北京“祥雲工程”中金雲後臺先後在開發區面世,這些都是我國雲計算走向産業化的標誌性事件。開發區的雲計算産業集群已經涵蓋雲計算産業鏈上中下游,預計在“十二五”時期將形成2000億元産值,助推北京成為中國乃至全球雲計算中心。
在風力發電、太陽能光伏、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一代網際網路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開發區的步伐都走在全國前列。
開發區營造激勵創新的良好環境,推動自主創新和科技成果産業化,推動“北京製造”向“北京創造”轉變。
這裡誕生了北京首個為海外學人服務的海外學人中心,每年設立1億元海外高層次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已分5批認定海外高層次人才109人,入選中央“千人計劃”21人,入選北京市“海聚工程”35人。
這裡誕生了“星網工業園”模式。諾基亞將全球研發總部設于開發區,形成一條全世界最完整、最具規模的綠色手機産業鏈,年總産值逾千億元。目前開發區內規模以上企業50%以上建立了研發中心,企業研發中心總數逾300家。
這裡誕生了我國第一台雲計算伺服器、首個人源化單抗國家Ⅰ類新藥……開發區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扶持企業自主創新,截至目前已拿出3.4億元資金,對294家(次)企業的398個項目進行扶持,拉動區內企業研發投入48.6億元。
這裡誕生了400多家擁有核心技術和高成長性的初創企業;“十一五”期間新增40個國家級及省級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開發區已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29家,15家企業入選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百家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産值佔全區工業總産值的比重提升至90%。今年上半年,開發區高新技術企業産值佔工業總産值的比重提升至96%。緊緊依靠“創新驅動”,開發區走上一條內生增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資源整合創新發展模式
位於大興區亦莊的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是北京市唯一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能同時享受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國家高新技術産業園區雙重優惠政策,但發展的空間較小,大興區則有廣闊發展空間。2010年初,北京市決定對大興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進行行政資源整合,兩區行政區劃和機構設置等不變,領導交叉任職,大興區委書記林克慶兼任開發區工委書記,大興區區長李長友兼任開發區工委副書記,開發區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張伯旭兼任大興區委副書記、副區長。一年多來的實踐證明,這種整合新模式穩健務實,達到“1+1>2”的效果。
開發區迅速拓展功能區12平方公里,實現實質“擴區”。大興區為此拆遷18個村莊,城鄉一體化發展格局加快形成。亦莊新城功能日益完善,社會管理和建設加強,優質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加快引入,準備組建街道辦事處和居委會。大興區獲得開發區強有力輻射,兩區以“北京 亦莊”品牌共同招商,部分在開發區註冊的企業佈局到大興其他重點發展園區,目前通過共同招商佈局大興的項目21個,投資總額約160億元;大興獲得發展高端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重大機遇;整合後開發區已累計解決大興區居民就業1.2萬餘人,促進了民生改善。
按照北京市“十二五”規劃,未來五年開發區將繼續走高端引領、創新驅動、綠色發展之路,提升高端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集聚和承載能力,促進現代製造業與生産性服務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建設成為工業化、城市化、資訊化高度協調的國際化高端産業功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