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8+2"框架規劃將出臺 力求區域協調互補

時間:2011-03-25 10: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近日,北京市規劃委主任黃艷表示,京津冀框架規劃將於今年內出臺,將形成北京與周邊城市共同發展的一張藍圖。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了“城市群”的概念,首都經濟圈的發展建設也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説明今後很多問題的解決方案要放在更大的範圍內思考。 

  怎樣的京津冀

  京津冀都市圈的區域發展規劃按照“8+2”的模式制訂,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石家莊、秦皇島、唐山、廊坊、保定、滄州、張家口、承德8地市。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研究所研究員葉立梅表示,“京津冀城市圈”的建立是從點狀向面狀的擴散,地區根據自己的發展水準、優勢産業等考慮區域一體化的可能性,實現對周圍地區的輻射,從而加快地區經濟的發展。

  據悉,未來3年,北京將儘量加快區域內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1小時、半小時交通圈,將研究完善相關利益分配格局和空間規劃佈局,增加産業內在聯繫,進一步強化在能源、農副産品供應等方面的穩定合作。

  優勢如何互補

  作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北京,總部資源豐富,具有高科技、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天津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沿海開放城市,濱海新區的發展方興未艾。而河北有土地資源優勢、礦産資源優勢、港口優勢,在太陽能、新材料等新興産業領域也欣欣向榮。3個省市將各自扮演怎樣的城市定位?優勢如何互補?

  據黃艷透露,大量製造業可能由河北承擔,北京則以生産性的服務業、高端的服務業、高新技術産業為主。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宋迎昌説,京津冀都市圈實施起來肯定會有行政合作和地區財政的問題,要想推進一體化進度,國家要推行鼓勵政策,進行相應的財政補助,協調地方利益。實施過程中,3個地區要明確定位,依託各自的産業優勢,通過市場的合理競爭,整合資源。針對北京的高端服務優勢,河北要重點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低端服務業。比如,針對北京市今年將出臺的綠色建築指標,河北就面臨産業結構調整,採用先進技術,發展新能源産業。

  區域間如何協調

  京津冀都市圈不僅是中國特大城市最集中、科技和教育最發達的城市群,同時也是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更廣大的區域規劃層面上使京津冀都市圈的發展與周邊區域帶的發展相協調,城市的功能定位在區域板塊內與板塊間都能有效發揮作用,也為業界所關注。

  北京市委黨校工商管理教研部副教授王昊説,環渤海的區域發展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很重要,但同時又存在著很多的問題,行政區劃的條塊分割嚴重,造成市場成本很高,阻礙了京津冀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北京、天津、河北地區産業結構不均衡,教育、科技方面的資源也不均衡,對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製造了障礙。

  王昊建議,首先,應該設立一個高層次的合作機制,對區域的整體發展進行調控,指導整個環渤海區域的發展。其次,需要國家為河北、天津兩地提供一些政策上、資金上的支援和傾斜並支援民營企業的發展,消除壟斷的因素,另外還需加強三地的教育科技方面的均衡發展。(顧彩玉 寧春竹 陳文華 尹曉宇)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