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借鑒臺灣農業模式 福建溪頭村美麗蛻變(圖)

  時間:2013-01-05 14:09    來源:福建日報     
 
 

借鑒臺灣農業模式福建溪頭村美麗蛻變(圖)

  溪頭村的室內體育館記者 李向娟 攝 圖片來源:《福建日報》

  “哇,這是什麼公園,樹好多,園子也很大!”走進福清陽下街道溪頭村,許多人還以為走進了美麗的公園。村裏綠榕茂盛,草地青翠,溪流淙淙,楊柳輕拂,岸邊一幢幢花園式洋房,倒映在清澈的溪水中。

  去年12月28日,記者來到這個花園式的工業村,聽村民曬幸福,聽企業談發展。

  20年前,溪頭村曾是福清最窮的村莊之一,而今,溪頭村變成了福州市新農村建設精品示範村、大陸最具影響力鄉村。2011年,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達3.8萬元。全村677戶2288位村民,有不少農戶住上了別墅。村裏有公園、醫院、學校、老人院。

  摘掉“貧困帽”,變身中國最具影響力鄉村。這是因為溪頭村把“僑”和“臺”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

  溪頭村村支書林和星告訴記者,上世紀80年代末,福清著名僑領林文鏡回到故里溪頭村,捐資數億元改造村裏的基礎設施,並建立了大陸第一個村級工業區——洪寬工業村。

  “為了引來‘金鳳凰’,林文鏡不顧上了年紀,親自跑到世界各地,當起‘招商大使’,僅臺灣就去了100多次,幾乎每個月都要組織一個臺灣工商考察團到福清來。”陪同採訪的溪頭村掛鉤幹部、福清市農辦黨委副書記莊瑞華感慨地説,為了讓臺商放心投資,林文鏡甚至向臺商保證,如果由於政策和其他環境等原因,在福清投資遭受任何損失,將由他負責賠償。

  如今,洪寬工業村有企業136家,其中臺企98家,被譽為“臺灣工業村”,去年産值達到165億元。

  企業一入駐,招收近4萬名外來工。“有的村民把剩餘的房子拿去出租,有的村民開超市、餐館、旅館、紡織加工廠等,還有的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林和星説。有了穩定的收入,村民的腰包一個個鼓了起來。村裏的小別墅也在統一規劃下,紛紛蓋了起來。

  如何讓村財源源不斷,持續造福村民呢?村裏籌資2000多萬元,建設商住樓2000平方米,綜合樓2900平方米,對外出租,這樣村財年收入就可達140萬元。

  有了豐足的村財,村民的新農合、新農保繳費自然有著落了。村裏還給47戶困難戶98人每人每月發放100至140元。全村60歲以上老人每月均可領取500元。

  退休老人嚴起傑興奮地告訴記者,“早上,我們在老年活動中心下下棋,聊聊天,到了中午還有免費午餐,這樣的老年生活,我們很滿足啊。”

  老年人安度晚年,而年輕人的運動去處更是讓人艷羨。記者在被稱作“小巨蛋”的室內體育館內看見,運動設施一應俱全,籃球、排球、羽毛球場,還有乒乓球室、臺球室、棋牌館、健身房等,村裏人快樂地健身鍛鍊,歡聲笑語縈繞在溪頭村……

  為了讓鄉村更美麗,溪頭村正進行古民居沿線景觀改造工程、主幹道沿線景觀改造工程,投資1200萬元建設洪寬臺灣食品風情街等。

  “林文鏡先生看得更遠,他要為家鄉農民‘造血’。”莊瑞華説,為了盤活溪頭村東側的三毛山荒坡地,林文鏡徵地4000畝,創立了福清洪寬臺灣農民創業園。該創業園後來成為福清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核心區。

  臺灣十大傑出農民莊炳耀便是林文鏡“三顧茅廬”請來的。莊炳耀來到福清種起小番茄、楊桃、番石榴等臺灣優質蔬果。“當地村民一邊來幫忙,一邊拿工資學技術。”後來,種植技術傳播開來,臺灣果苗也免費發給村民,“當時,溪頭村、洋下村村民紛紛在自家田地裏種起小紅柿,一斤賣到20元。”莊瑞華説。

  截至去年9月,臺灣農民創業園一期建設臺灣標準鋼架大棚5.2萬平方米,引進臺灣名優蔬菜16種,臺灣優質水果32種,種植非洲人參45畝。到2015年,二期將投資5.2億元,培育蝴蝶蘭,建設臺灣民俗村,發展休閒觀光産業。

  臺灣精緻農業的理念極大地影響了福清農民的農業生産方式。在福清綠溢濃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的大棚裏,記者見到,青翠的臺灣小黃瓜挂滿枝頭,臺灣尖椒、番茄長勢良好。大棚內有各種殺蟲燈、防蟲網用於防治病蟲害,運用水肥一體化的噴灌滴灌方法,蔬菜用的也是有機肥。公司董事長方賢秋説:“大棚種植突破了四季的限制,可以種植各種緊俏蔬菜,隨時供應。”

  如今,福清農民正借鑒臺灣農業模式邁向現代農業發展之路。(記者 盧雅 李向娟 林蔚/文 李向娟/攝 )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對臺航運先行 廈門加速建設東南國際航運中心       福建省出臺新規:為見習畢業生辦人身意外傷害險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