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臺報:“海西”對臺交流下一步如何走

  時間:2012-07-03 15:43    來源:新華網     
 
 

  【臺灣《工商時報》7月1日社論】題:海峽論壇後“海西”對臺的下一步

  第四屆“海峽論壇”日前在福建熱鬧舉行,並順利結束。這場盛會,已使“海西”對臺的民間基層交流合作,出現新的高潮。前往參加的臺灣人士,總數超過1萬人,分別來自“士農工商”各個領域,大部分是基層商民,包括餐飲小吃經營者、中小企業的老闆和職工、文化及體育工作者、宗教與民間信仰團體人士、農漁業人士、村里長和鄉鎮代表等,另外還有經濟專家和科技專才。如此的陣容,堪稱為臺灣基層社會“360行”的全景縮影。甚至可以説,海西方面借由海峽論壇,搬去了一個臺灣的“小社會”。兩岸社會基層的交流,實際上也借此“全方位”地展開了。

  然而,推動此項活動的相關主事者也有必要注意到,海西對臺的社會基層交流,如果只是依憑一年一度的海峽論壇大會,並不一定能真正落實生根。根據海西對臺交流合作的政策規劃,海西正在致力建設成為“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也就是本次海峽論壇上高度強調的“共同家園”概念。這個在全大陸獨樹一幟的目標,如要充分落實,勢必不能過度倚賴海峽論壇大會的形式。因為,這種盛會和相關的交流合作模式,其他地區也做得出來。

  其實,海西對臺的下一步,可以努力從“社會基礎面”來尋求“和臺灣社會穩定對接”的新辦法。這是其他地區難以辦到的事情。而説到社會基礎的各種組成要素,最能“動見觀瞻”者,當為“社會運作的遊戲規則”。換言之,未來海西社會的運作,如能包容一些臺灣慣見的規則,甚至形成一種“兩岸交融”的新運作模式,則海西對臺灣社會的吸引力必定大增,而有利於兩邊社會的對接。

  關於上述“社會遊戲規則的交融”,眼下有一個事關“用字統一”的具體動態,可作為開端。這就是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剛宣佈,允許當地臺資企業使用繁體字來作戶外廣告。表面上看起來,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實際上卻牽涉雙方社會遊戲規則的相互包容。

  因為在此一開放舉措下,未來平潭島的戶外廣告用字,不但會有繁體字或簡體字,甚至會出現一種“繁簡交雜並用”的版本,分不清是臺灣模式或大陸模式。後者即為“兩岸交融,不分彼此”的創新形式。我們仍期盼,這樣的新做法應該推廣到整個海西地區,而不要只在平潭島一隅實行。除此之外,海西其他的對臺交流合作事項,也應該儘量包容或採用臺灣的“遊戲規則”。譬如,對臺灣居民申請來此開店、辦個體戶者,應該儘量引用臺灣的小商號登記辦法,即用“負面表列”方式,只要申請者的經營類別非屬法律禁止範圍,即應讓其“登記完成立即生效”,而不要再用大陸慣見的“逐案審查”。還有,銀行融資、稅務管理、法律裁判等方面,也應儘量引用臺灣相關規範中的優質成分。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全國百城房價連降9月後首漲 廈門福州漲幅進前十       首家臺灣建築企業進駐平潭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