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産學研對接館”成為海博會“重頭戲”

  時間:2012-04-19 13:33    來源:新華社     
 
 

福建:七成船企面臨停産


  70%的船企保持低水準生産、手持少量訂單,或者陷入開工不足和停産的困境。這70%,幾乎囊括佔該省船舶工業總産值三分之二左右的民營船企

  2012年陽曆年剛過,泉州鬥尾港海岸線上,寒風淩冽。兩艘即將完工的船舶停在船塢,周圍難覓人影。

  坐在工棚裏的龍廣華,正忙著用電腦幫項目部的農民工訂火車票。看著他們陸續離開,手頭也沒有多少活幹,他也開始盤算著哪天跟“老大”請假,然後回家。

  2008年大學一畢業就進入中交一局的他,被派到泉州船廠項目工作。

  “泉州船廠目前沒有定單,修造船的活也不多。”龍廣華告訴《望東方週刊》,2011年12月底泉州船廠修了一艘30萬噸的船舶,另外有兩艘船舶即將完工,但正處於“慢慢走”的狀態。

  “現在業主差我們錢,我們差分包商錢,一層一層欠下去。2008年到現在,泉州船廠欠了我們幾千萬,我們好幾個月工資到現在還沒有發。”龍廣華説。

  據中交一局該項目部人士透露,2008年中交進駐泉州船廠的時候,拿了20億元的合同,是“帶著很大希望來的”,現在做了“不到一半”。

  100多公里外的另一個船廠——位於閩江口岸的冠海造船廠,同樣面臨困境。

  在該廠大門口,仍能聽到機器轟鳴。該廠一位負責人説有兩艘船交接在即,並表示“我們的情況還不錯,沒有出現困難。”

  附近的館頭鎮上,曾在該廠工作過的四川人張貴虎説,“估計不少農民工回去過春節就不會回來了,廠裏工資低,有時還發不出工資。我認識的幾個山西分包商,在這做了幾個月就不想幹了。”

  僅完成規劃的一半

  福建海岸線達3324公里,居全國第二,並且有悠久的船政文化。早在2004年初,福建省便提出了建設海洋大省的設想,打造廈門、馬尾、泉州、福安四大造船基地。

  2006年到2008年,中國造船業受到資本熱捧。在我國主要造船基地,國有資本和民間資本競相登場,開工了一大批大型造修船項目。

  2009年12月,福建省發佈了《船舶産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提出到2011年,福建船舶工業總産值達到400億元,年均增長26%。

  2010年9月份,福建出臺的《泉州市船舶産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意見》,提出“到2010年,全市船舶産業實現産值30億元,比增420%;到2011年,全市船舶産業實現産值60億元,比增100%,兩年平均增長222%。”

  “當時泉州船廠有好幾個大的施工單位,底下還有很多分包商,包括生産、焊接等環節。由於船廠大規模建設,周圍村子也一下子被帶動起來。”龍廣華説。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機波及而來,泉州船廠一時陷入停工或者半停工的狀態。2009年整一年裏,龍廣華所在項目部基本沒多少事情。直到2010年,才開始有好轉。

  而泉州市外經貿局裝備與資訊産業管理科孫振漢也告訴本刊記者,相比當時規劃的60億元,2011年泉州船舶生産總值“總共不到5個億”。

  福建省船舶出口基地商業協會秘書長林奮飛告訴《望東方週刊》,2011年泉州市的造船業出口情況不是太好,2011年上半年基本沒有出口,下半年5000多萬美元。次年出口額不容樂觀。

  據福建船舶工業協會最新統計資料,該省2011年船舶工業生産總值為221億元,僅為當時規劃的一半。

  福建省船舶工業協會秘書長黃祥順表示,福建沒有出現江浙地帶的大規模擴張,沒有像後者那樣出現“先造後賣”的現象,而是有訂單就做,産能過剩的問題並不突出。

  目前福建與國內先進造船省份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規模總量小、起點低、企業分散、産業集中度差,發展相對滯後。2011年全省船舶造船量、工業産值和手持訂單等僅佔全國的3%左右,居全國第六位。

  骨幹船企較穩定

  對於部分船企出現資金緊張的現象,黃祥順對《望東方週刊》並不否認,“像冠海造船廠,雖然生産任務飽和,但流動性資金短缺,金融系統只收貸不放貸,資金鏈幾乎斷裂。”

  他表示,船企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融資困難:一方面船東拖欠資金,另一方面銀行緊縮信貸,支援力度不夠。

  林奮飛説,以前船東是按“里程碑”式付款,2008年上半年造船業比較好的時候,到交船前付80%的款項,但到現在,這個比例已經下降到40%,甚至30%。

  此外,部分船東撤單的情況也有發生,在福安地區,有關於訂單和交付問題的官司現在還在打。

  “船舶業‘寒流’一説要分開來看”,黃祥順表示,福建船舶業發展比較穩定,規模以上的骨幹船企手持訂單較多,生産任務可以安排到2013年到2014年。

  “福建的骨幹船企,2008年到2010年呈兩位數增長,2011年還是呈增長態勢,估計2012年要走弱,甚至2013年到2015年都是如此。”林奮飛説。

  其他70%的船企保持低水準生産、手持少量訂單,或者陷入開工不足和停産的困境。這70%,幾乎囊括佔該省船舶工業總産值三分之二左右的民營船企。

  就在2011年10月底,黃祥順和福建省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省經濟貿易委員會等部門負責人赴福建民營船企最為集中的羅源、寧德、福安、福鼎四地,對11家船舶、遊艇企業進行調研。

  調研總結認為,目前船企面臨“交船難、接單難、融資難”的問題:在銀行信貸方面,銀行對當前經營好的企業是“錦上添花”,可以提供貸款;而對經營困難、迫切需要銀行支援的企業來説,獲得銀行“雪中送炭”難度較大。

  中國進出口銀行的一位員工也向本刊記者透露,目前進出口銀行對船舶企業的貸款主要為行業重點國企服務,中小企業難申請到貸款。

  造船不如修船

  辦法總比困難多。黃祥順説,“對於民營船企來説,大的造不了,就去造小的,再不行就造漁船,增加些員工培訓,維持隊伍,等待下一波市場高峰到來。

  但缺乏規模效應,多而分散,參差不齊,一直阻礙著福建船舶業的“突圍”。

  對於國家鼓勵船舶企業兼併重組的政策,黃祥順對本刊記者説,這一條對民營企業來説很困難,因為誰都想做老大,只要賺錢就行。像福安正在搞工業園區,以實現産業聚集化效應,而到現在還是沒有搞起來。

  “福建船舶工業要立足本省實際,開發‘新、特、專、精’船舶産品。”黃祥順説。

  2007年,福建省已經提出,要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出口船舶、遊艇和各種大中型船舶修造。

  “未來船市和船價將持續低迷,船舶市場將呈現出需求結構變化,特種船舶和海工裝備等市場依然活躍,符合國際造船新標準、新規範的節能環保型船舶看好。”黃祥順説,“像福州和廈門,雖然總産值相對比較低,但分別因為海洋工程輔助船和汽車滾裝船船型,被列為國家船舶出口基地。”

  此外,修船業的利潤水準在20%左右,高於造船業的5%到10%。福建要發揮自身的海岸優勢,以泉州修船廠為主,重點發展修船業。

  據透露,在“臺海對接”方面,廈門引進臺灣的遊艇資源,目前“國際郵輪母港一期”已經被列入廈門市海洋“十二五”專項規劃重點項目。福建省也提出,加快廈漳灣遊艇業發展,爭創遊艇製造業大省,實現遊艇業年工業總産值50億元。

  “不求做大,只求做好,”黃祥順説。《瞭望東方週刊》記者謝正龍 | 福建福州、泉州報道

 
編輯:王偉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