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泉州銀行業“三首創”讓小微企業“不差錢”

  時間:2011-12-26 13:07    來源:泉州晚報     
 
 

  【核心提示】

  “泉州的經驗很好!”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日前在一份名為《泉州銀行業“三首創”搭建支援小微企業融資合作新框架》的呈閱件上作出批示。

  “三首創”指的是泉州銀行業在幫扶小微企業中,首創“傘業特色支行”,探索“銀村聯姻”融資新模式;首創“布料商戶聯保”,搭建“産業鏈”融資新框架;首創“商圈銷售鏈”品牌,創新“衛星式”融資新方案。不僅是“三首創”,在泉州,對小微企業的幫扶是一場政銀協力、創新不止的現在進行時……

  在世界經濟發展的“冬天”,泉州小微企業卻迎來了融資“春天”,無論是政府、銀行,還是企業本身,信心與希望正熊熊燃燒。畢竟,在這個從來不缺乏商業神話的地方,或許下一個服務業巨頭、下一個農業龍頭、下一個製造業航母就出自這樣的小微企業。

  錢!錢!錢!

  今年,經濟形勢複雜嚴峻,央行也捂緊了錢袋子。相比根深葉茂的大企業,小微企業更加難耐融資焦渴。而正是這一板塊,匯聚了全市80%的註冊企業,創造了50%的工業産值,提供數以百萬計的就業崗位,在泉州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冬天來了,是“冬眠”,還是“冬泳”?

  泉州堅定地選擇了後者。政、企、銀攜手共克時艱,讓小微企業的信貸投入走出一條逆勢上揚的漂亮曲線。截至11月末,全市小企業貸款餘額達941.7億元,比年初增加了151.3億元,同比增長21.34%,高出各項貸款增數4.42個百分點。新增貸款主要投向製造業、批發和零售業等實體經濟領域。在近期扶持小微企業的活動中,共有15家銀行與809家企業簽訂融資合作意向或合作框架,簽約金額57.21億元。

  一個個精彩案例,一項項創新做法,傳遞出經濟寒冬中的溫暖訊號——扶持小微企業,泉州在行動!

  企業:源頭有活水 信心更充足

  年底是許多批發市場最忙碌的時節——換季備貨、年終結算……各種需求高峰層層疊加,讓資金鏈成為商家們繃得最緊的一根弦。“往年這時候我都在為流動資金犯愁。”石獅布料市場的商戶陳先生説。過去,由於抵押能力不足,像他這樣的個體小商戶,要獲得銀行貸款非常難。今年可不一樣了,泉州銀行石獅支行與石獅市布料同業公會合作,首創“布料商戶聯保”貸款模式。在誠信評級中表現出色的陳先生,輕鬆獲得了銀行貸款。“有了這筆錢,我加大了鋪貨量,多了好幾單生意!”

  無獨有偶。晉江東石是全國最大傘業基地,在蕭下村,南華傘業的肖經理告訴記者,“之前,由於不少國外客戶在經濟寒冬中損失慘重,沒法及時支付貨款,我們和鎮上許多同行都陷入資金斷鏈、貨物積壓的風險。”一籌莫展之際,民生銀行泉州分行送來了及時雨:派出專門團隊駐村調研,首創“傘業特色支行”,送上個性化金融産品。“如今我們不僅有能力購買原料、接新訂單,還有餘錢來更新設備和工藝!”

  融資上有了源頭活水,許多企業立刻開足馬力、投入生産,轉型升級之路也走得更加平穩:新興石材工藝有限公司引進了自動補膠線機,現在一條生産線可以替代以往10個工人的工作量,而且操作更加快速、精準;海天公司開發出有機棉、玉米纖維等新型環保型布料,以新技術搏擊市場;而在晉江,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一場關於“精益管理”的革命從紡織服裝業開始,向更多産業領域延伸……

  政府:歲寒念民生 政策頻給力

  時針撥回,支援小微企業融資的政策軌跡清晰可辨:

  10月10日,市委常委擴大會議提出每月篩選100家以上小企業進行特別金融支援的戰略部署。至本月20日,銀監部門已向銀行機構推薦融資企業資訊300家,有合作意向或已簽意向達139.23億元。

  11月8日,泉州銀監分局出臺了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關於泉州銀行業支援小型和微型企業發展的十項措施》,對商業銀行實行差異考核,激發小微業務拓展活力,按一定條件,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良好的銀行業機構放寬準入限制,允其批量籌建同城支行、在機構規劃內籌建多家專營機構網點、發行專項用於小微企業貸款的金融債;支援各銀行業機構向縣域、社區、鄉鎮延伸設點。要求在泉銀行業機構明確戰略定位、加強銀政合作、拓展銀擔合作、規範收費行為、完善專營建設、簡化審批流程、創新金融服務等。

  11月10日,“2011年泉州銀行業扶持小微企業在行動”活動打響,在銀監部門組織推動下,中國銀行等7家銀行以平均3天一場的高頻次,深入基層,走進縣域和農村,開展“區域化、行業化、特色化”銀企融資對接會。

  對小微企業,政府幫上一把的,不僅僅是融資。同一時期,各項利好政策密如春雨:鼓勵規模以下成長型企業走轉型升級道路,開展“送管理進企業”活動,開出長長的減免優惠帳單為企業減負……

  銀行:揚帆新藍海 伴企業成長

  相比大企業,小微企業抗風險能力弱、質押能力不足、管理不規範、資金需求“短、小、頻、急”。因此,銀行往往對發展小微企業貸款望而卻步。

  然而,在泉州,越來越多的銀行將小微企業視為下一輪競爭的“藍海”所在,深耕細作,有聲有色。目前,全市有100多個獨立或相對獨立的小企業金融服務機構,1000多人從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

  原因何在?

  “銀行業的信心源自泉州實體經濟的獨特個性。泉州企業家更看重實業上的積累,不會什麼賺錢就炒什麼,更不會看到利潤率下降説走就走;面對壓力時,只要能咬牙扛住,就不會輕易退出。其次,經過幾輪大浪淘沙,泉州的産業集群已基本形成。企業再小再弱,只要融入産業鏈,抗風險能力就有大幅提高。”銀監會泉州監管分局副局長吳式達認為,金融與經濟唇齒相依,對銀行業而言,扶持小微企業,不僅是為維護當地經濟平穩和當前金融穩定盡責,也是轉變自身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只有積極走出去,真正沉下去,才能實現客戶結構的優化、多元,與企業共成長;才能進一步細分市場、了解行業動態,有效管控風險,在泉州“金融逐鹿”的競爭中贏得先機。

  事實上,早在數年前,泉州一些銀行業機構已試水小微企業領域,並嘗到了甜頭。晉江大型漁船的信貸業務曾被認為風險高、收益小,幾家大銀行相繼從中撤離。後來,當地農信社推出富有針對性的金融産品,“幾年來投入了數億元,沒有一分錢是不良貸款!”

  本輪大規模融資對接更是亮點頻現。民生銀行泉州分行、泉州銀行、南安農合行將觸角延伸到安溪茶業、南安水暖、惠安石雕、泉港紅木傢具等縣域産業集群,成立特色支行、進行批量集群式行銷或設計個性化的融資對接方案等;興業銀行針對小企業初創、成長、成熟不同階段需求,推出“興業芝麻開花”小企業成長上市計劃;不少銀行業機構還將區域行業組織和專業市場引入信貸模式,將智慧財産權、林權等納入貸款抵押範圍,針對弱勢群體推出青年創業貸、巾幗創業貸等。(記者 蘇興秋 鄭意凡 遊怡冰)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海外項目到福州來“相親” 有望達成合作200多項       今年1-11月福建省文化産品出口高速增長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