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港口經濟成為漳州騰飛新引擎

  時間:2011-09-13 11:02    來源:閩南日報     
 
 

  “漳州要實現發展新跨越,希望在港口,潛力在港口,優勢在港口。”2006年10月,漳州市第九次黨代會作出了依港立市的決策,吹響了漳州進軍港口的號角。 2007年5月,漳州市委九屆三次全會討論通過了《關於實施依港立市戰略的若干意見》,作出了關於實施依港立市戰略的決議,再次奏響漳州發揮港口優勢、推進經濟跨越的強音。

  五年來,漳州深入實施依港立市戰略,堅持臨港經濟發展和工業化、城市化有機結合,凸顯港口龍頭作用,建設大港口,引進大項目,發展大産業,推動港口經濟加快發展,使港口經濟成為帶動漳州騰飛的重要增長板塊。

  建設大港口 促進大開放

  港口經濟是開放的經濟。隨著依港立市戰略的深入實施,漳州大力推進“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建設,努力構築起以港口為中心,以公路、鐵路為樞紐,以運輸物流為支撐,四通八達、方便快捷、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現代化立體交通網路。漳州融入海西、擴大開放、加快發展的綜合優勢、後發優勢越來越明顯。

  大港口建設穩步推進。在實施依港立市戰略中,漳州市逐步加大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全面啟動七個港區的開發建設,各港區碼頭、路、水、電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至目前,已建成生産性泊位54個,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10個,15萬噸級泊位2個;在建的萬噸級碼頭有12個,漳州開發區四區和古雷兩個30萬噸級碼頭群的建設,將使漳州成為福建省第四個邁入千萬噸級港口的地級市,將進一步突顯漳州交通樞紐地位。其中,漳州開發區30萬噸級大型泊位碼頭,輻射半徑可達2000公里,建成後將吸引福建全省各地、潮汕地區、贛南地區乃至珠三角以及我國中部地區更多的散貨,從漳州裝載上船,運往世界各地,使漳州成為東南部沿海的物流中心。

  大通道格局日漸形成。“十一五”特別是2010年,是漳州基礎設施建設歷史最集中階段,交通建設成就尤其輝煌。在穩步推進大碼頭建設的同時,漳州加快基礎設施和疏港網路建設。“一橋”即廈漳跨海大橋、“一道”即沿海大通道、“三鐵”即龍廈、廈深鐵路漳州段、港尾疏港鐵路幹線三條高速鐵路,“六路”即廈漳高速擴建、招銀疏港高速、廈成高速漳州段、福廣高速天寶至詔安段、漳州南聯絡線和東山聯絡線六條高速公路正加快推進。其中,沿海大通道總長200多公里,沿途經全市五個沿海縣(市),連接七個港區,不僅是漳州市各主要港區的重要快速疏港通道,也是我省濱海大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成後,將有利於加強漳州市與全省及廣東等地的經濟聯繫。“十一五”期間,漳州累計完成交通基礎設施建設263.06億元,是“十五”期間的2.1倍,年均增長56.3%,佔全市累計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總額的47.7%,為港城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交通依託。

  港口碼頭和與之相配套的鐵路、公路、橋梁不斷完善,有效推進了漳州市開放格局從局部、區域性向面向全國、全世界轉變。目前,漳州市已和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貿往來關係,已開通集裝箱和散雜貨班輪航線20多條,內貿航線已輻射到上海、天津、營口、青島、海口、寧波等國內主要港口,並開通了日本、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條國際航線。港口貨物吞吐量不斷擴大。2010年,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突破4500萬噸,比2006年的2241萬噸增加了一倍多,招銀港區已建成福建最大的糧食、木材進出口港。港口已成為漳州市集聚生産要素、擴大對外開放,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在更大範圍和更高層次參與國際、區域的分工與協作的重要平臺和窗口。

  引進大項目 發展大産業

  實施依港立市戰略以來,漳州市通過舞動港口龍頭,突出工業主導地位不動搖,把臨港工業作為做大做強港口經濟、加快工業化進程的突破口,重點加大臨港項目引辦力度,加速臨港産業發展。

  一批“大進大出”的臨港項目相繼落地。在全省十大新增長區域之一的古雷,臺灣石化産業園建設氣勢如虹。已開工建設的總投資188億的PX、PTA兩個啟動項目,今年底將基本建成,明年第一季度將試投産。這是漳州目前正加緊建設的三個投資上百億元的臨港工業項目之一,另兩個是總投資18億美元的福欣特鋼項目和總投資140億元的旗濱玻璃項目。全省最大的不銹鋼項目福欣不銹鋼,首期建成年産值可達300億元,工程全部達産後産值可達1000億元,約相當於2007年全市規模工業總産值,生産的1.25毫米不銹鋼薄板,可填補國內同行業空白,將進一步增強我國不銹鋼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東山旗濱玻璃項目正以“平均每8個月上一條生産線”的“旗濱速度”全速推進,第四條生産線今年5月點火試投産,預計到2013年將建成8條生産線,年産值可達280億元以上,年納稅30億元以上,成為全國乃至亞洲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品質最高的高檔玻璃生産基地。

  近年來,漳州已建成投産的臨港工業項目有旗濱玻璃首期、後石電廠7號機組、金龍客車、湘電風機、臺灣玻璃、凱景鋼鐵二期等。去年以來,漳州又新引進簽約了正新輪胎、輝煌光纖、首鋼冷軋、聯盛紙業等工業大項目,總投資超過300億元。這些項目建成後,將為漳州市構建現代臨港工業體系提供有力的産業支撐。

  在臨港項目帶動下,漳州産業集聚日益明顯,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漳浦縣積極培育技術含量和附加值較高的船舶製造産業,正逐漸形成以赤湖鎮將軍澳遊艇製造專業園區和漳州一帆重工有限公司船舶分段項目等為龍頭企業的船舶工業走廊。雲霄縣傾全縣之力建設“光電産業園區”,打造“中國電光源之都”,其中總投資15億元的漢晶光電項目,是全國首個落戶縣級城市的MOCVD項目、全省首家LED4英寸藍光晶片生産企業,將成為雲霄光電産業核心企業,全部達産後産值可達60億元以上。詔安縣以潤科為龍頭,培育出海洋生物高科技産業園,已成為國家海洋戰略性新興産業基地和福建“十二五”唯一的海洋生物醫藥基地。漳州開發區形成了以諾爾、豪氏威馬為代表的交通機械製造業産業集群、以首鋼—凱西為代表的特殊鋼製品産業集群和以中紡集團福建糧油、馬來西亞棕櫚油為代表的糧油食品加工産業集群。目前,三大産業集群已具備300億元以上的工業産能。

  臨港工業的提速發展,推動漳州工業結構不斷優化,産業發展向更高階段邁進。2010年漳州市食品、裝備製造、特殊鋼鐵和石化“四大”主導産業累計實現産值1240億元,佔規模工業的比重達63.8%,比增40.3%;食品、裝備製造、特殊鋼鐵和石化工業産值分別比2005年增長3.1、1.9、3.1和2.8倍,年均增長分別達25.2%、14.2%、25.4%和22.9%。電子資訊、新材料、新能源、生物與新醫藥四個戰略性新興産業也得到了發展。隨著電力能源、石油化工、特殊鋼鐵、汽車、船舶等行業的快速發展,漳州重工業主導作用日趨明顯。2010年,漳州規模工業中重工業實現産值898.18億元,輕工業累計實現産值1047.33億元,輕、重工業産值比從2005年的55.1:44.9變為53.8:46.2,輕重工業比重更趨合理,産業整體實力得到提升。(記者 黃妍婷)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首屆海峽金融論壇舉行       “投資海西”對口洽談會舉行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