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海西動態
閩臺交流活動
了解海西
政策支援
臺灣農民創業園
海西西岸(福建)
農業合作試驗區
臺灣水果轉机站
字號:
福建農民放下鋤頭做起“村導遊”

  時間:2010-03-17 13:43    來源:福建新聞網     
 
 

  豐富的森林生態、秀美的田園風光,再加上歷史久遠的鄉村小鎮,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建有眾多獨具特色的鄉村吸引著城裏人下鄉尋“土味”。看著城裏人常在自家的田埂上行走、在自家門前經過,許多農民乾脆放下手中的鋤頭,引領城裏人看看自己再熟悉不過的村莊,給城裏人講講發生在田間地頭的奇聞怪事,賺起城裏人的錢。

  被譽為“閩南寶地”的福建省長泰縣有一個山清水秀的山村山重村。隨著山重村連接繁華都市公路的開通,這座村莊逐漸揭開神秘的面紗,水雲澗、千年古樟、古民居、石佛塔等眾多風貌獨特的古建築和秀美的景致逐一展示在山重村以外的人面前。

  55歲的薛耀輝是山重村土生土長的農民,2004年以前他和妻子在田地裏一年忙到頭,收入也不過萬把塊錢。2004年,由山重村等村落組成的長泰縣馬洋溪生態旅遊區成立,被稱作“山重通”的薛耀輝從田地裏洗腳上岸,成了山重村第一位“本土”導遊。

  作為昔日窮鄉僻壤、如今秀美鄉村的親歷者和見證者,薛耀輝向遊客講述著山重村的魅力。“千年古山重”的名牌越來越響,周邊城市慕名前往的遊客逐日增多,薛耀輝和鄉親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富足。講起現在的生活,薛耀輝説:“現在的收入,比下田種地的那個時候翻了兩倍都不止。”

  一走進福建省永定縣洪坑村所在的福建客家土樓民俗文化村,看到的還是穿著樸素衣服、帶著擋雨遮陽斗笠的農村姑娘,但她們後面跟著不再是拿著鋤頭準備下地耕作的家人,而是一群群來自海內外的遊客。

  自從福建客家土樓成為世界文化遺産後,來自海內外的遊客紛紛前往建築種類、風格最多的土樓群所在的洪坑村一看究竟。看著村裏人來人往,之前在外打工的林麗瑩就留在村裏向長輩了解土樓歷史、學起客家山歌、成了土樓導遊。“身為客家人、土樓人,我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優勢,不用離開村裏,就能上班工作,收入也比之前在外打工要好很多。”

  放下鋤頭搞起旅遊的還有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五龍村,史上著名的“古田會議”在五龍村的廖氏宗祠召開,五龍村因而成為中國人爭先瞻仰的“紅色聖地”。近年來,五龍村大力打造紅色旅遊聖地,還原當年紅軍駐紮古田的情景,村裏的導遊帶領遊客穿紅軍服、重走紅軍路、聽紅軍故事、唱紅色歌曲,吃紅米飯、喝南瓜湯,憶苦思甜,讓遊客倍感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據了解,截至2009年,福建全省已初步形成了鄉村旅遊産品體系,共有工農業旅遊示範點49個,鄉村旅遊扶持點78個,其中首批省級示範點28個,旅遊名鎮名村創建單位165個,水鄉漁村23個,森林人家330個。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漳州東山口岸出口服裝貨值增長兩倍多       福建寧德規劃建萬畝臺灣工業園 加大與臺灣合作力度      
廈門鋼材周漲120元/噸 有價無市商家“糾結”       福建將主打“海峽牌” 吸引兩岸學者到海西創業      
福建前兩月366個在建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19億       臺灣産品登陸東山口岸呈現火熱態勢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