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玉門是中國最早的石油工業基地之一,上世紀90年代以來,這座“石油城”因石油限採而尋求轉型。曾經“一油獨大”的玉門如今在石油、風電、裝備製造等多産業協調發展,成為甘肅“陸上三峽”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振興甘肅經濟的重要一翼。
1939年就開始出油的玉門老城區老君廟油井至今仍經常迎來參觀的遊客,70公里以外的玉門新城又多了一個景觀:1100多座高大的風車聳立在戈壁灘上,像白色森林綿延逾40公里,在朝陽下集體轉動,蔚為壯觀;風電塔下,一排排太陽能發電板迎著太陽閃閃發亮。
玉門市市長宋誠説:“以前人們到玉門看石油,現在更多的人來玉門看風光。”
統計顯示,曾經的玉門,經濟總量的65%、財政收入的60%、工業産值的75%都來自石油。而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玉門油田的開採難度增大、成本提高,加之技術、人才和精良設備前往支援吐哈油田開發,玉門油田生活基地也搬遷到酒泉市,“石油城”走了下坡路。2003年,城市不得不從老玉門城區遷到玉門鎮。
人們把目光盯在玉門一年四季不停的風上。玉門地理條件特殊,素有“世界風庫”之稱。玉門境內的風力資源理論儲藏量達3000萬千萬,可開發利用的近2000萬千瓦。早在1997年,玉門就從丹麥引進了4台單機容量300千瓦的風電機組,建成了甘肅第一座示範性試驗風電場。
經過十多年發展,玉門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70萬千瓦。新能源前景廣闊,戈壁荒原上的玉門成了投資熱土,目前,國內知名的能源和裝備製造企業紛紛搶灘玉門。預計到2015年,玉門市將成為風電、光電、水電等各類發電裝機規模達到千萬千瓦以上的能源富集區,新能源年銷售收入超過150億元。
老玉門是國內資源城市的典型:石油一枝獨秀,一切圍著石油轉。從單純依靠採油到大踏步“追風逐日”,如今的玉門不僅有石油、有風電,裝備製造、礦冶建材、農産品精深加工等多個接續工業産業已經發展壯大。2011年玉門的財政收入達到5.5億元,比2003年翻了近5翻。
玉門老市區黨工委副書記程吉福説:“新市區發展以風電為核心的新能源,老市區提振以石油為核心的傳統産業。”
程吉福説,玉門油田的勘探開發和技術改造升級取得了新突破,原油産量有望重上100萬噸,原油煉化能力已經達到300萬噸,地質勘探、鑽井、運輸、石油機械製造等配套産業也逐步壯大。2011年,僅有1.9萬人的玉門老市區共完成工業總産值151.28億元,工業增加值45.1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