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0年大學畢業參加工作到今天,鄭州海關工作人員付喜明剛好見證了入世10年河南海關業務的巨大變化。
付喜明告訴記者,剛畢業那會兒海關的業務非常少,2001年全年也僅有1萬份出頭。入世後河南省每年的報關單逐年遞增,到去年已達3萬多份,今年將達5萬多份。
與此同時,眾多的海關機構紛紛在河南設立。入世前,除鄭州海關外,河南的18個省轄市只有洛陽和南陽兩個隸屬海關;入世後,焦作、新鄉、信陽、三門峽、週口、鄭州機場、出口加工區、綜保區相繼設立隸屬海關,安陽和商丘也設立了兩個海關辦事處。
十年巨變的背後,是河南對外貿易和加工貿易出口的跨越發展。
“國民待遇”創造公平環境
還有兩組數據可以解釋付喜明和他的同事們越來越忙的原因。
2001年,河南省進出口總額只有27.9億美元,今年已突破300億美元,增長了10倍之多,年均增長26.8%!
入世前,我省有外貿經營權的公司還不到1萬家,目前已達2.8萬多家。
“規則使然,入世後意味著我們必須按照WTO規則的要求,對內對外同時開放。”省委黨校教授梁丹認為,正是入世後我們積極推行一視同仁的貿易體制,極大地激發了民營企業經營進出口貿易的積極性。
從輕紡到重化工業領域,入世以來中國向民營企業開放的領域不斷擴大。特別是2005年初,國務院發佈了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36條”,民營企業可以進入交通、通訊、金融、貿易以及教育、科研、衛生與文化等社會事業。近年來,我國又逐步取消了針對外資企業的一些稅收優惠,實現了內外資企業“兩稅合一”,從而消除了對民營企業在稅收上的歧視性待遇。這也意味著,所有企業可以在一個更平等的環境下共同競爭。
國家的每一項措施我省都積極跟進,當“國民待遇”成為共識時,也是我省對外貿易大發展之時。
而風神輪胎、金龍銅管、宇通客車等今天的業界龍頭,紛紛抓住了入世後的機遇,積極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成為全省、全國乃至世界同行的No.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