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能過剩、精深加工産品少 黑龍江米業亟待整合

時間:2011-05-17 16:12   來源:黑龍江晨報

  “1升米糠油48元,這和5升裝豆油價格差不多了。”15日,在糧食科技活動周展區,哈市市民感嘆。這次活動周中,上百家企業大都在展示大米産品,對於稻穀附屬物加工出來的米糠油少有涉及。據了解,我省除了少數幾家大型米企有能力延伸産業鏈外,大多數米業還以銷售原糧為主。

  專業人士指出,延長産業鏈,發展迴圈經濟是未來大米發展的方向,但我省産銷地位不對的客觀現實依然存在,尤其落後産能多,品牌影響力少成為制約我省稻穀産業發展瓶頸。

  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在糧食科技周北大荒米業展區,1升裝的米糠油價格為48元。米糠油以其高營養佔領高端食用油市場,它是水稻副産品提煉的。

  記者在五常市採訪發現,這裡的碾坊把水稻碾成大米後,稻殼堆積如山,米糠也會被扔掉。以100斤水稻出55斤大米計算,近一半的廢物未被利用。這樣的情況在我省多地較為普遍,省糧食局副局長張斌考察後,十分心痛:“稻米副産物的效益很高,只是沒利用好。”

  近幾年,稻米加工業在我省有了長足發展,但主要問題是加工産能過剩,落後産能多。目前,全省有上千個大小碾坊,加工能力達到800億斤,可我省總産還不到400億斤。五常當地就有400家小碾坊。張斌説,小碾坊浪費資源,它只是把水稻加工成大米,不能把米糠、稻殼等其他副産品進行精深加工。張斌説,稻穀渾身都是寶,米糠可以榨油,稻殼灰可以搞活性炭等。稻穀副産物如果利用好,其産值和效益甚至能和大米相媲美。

  品牌影響力小

  制約企業壯大

  我省是優質粳稻的主産區,2010年産量達到368.8億斤,約佔全國粳稻總産的三分之一,特別是我省水稻具有綠色、優質特點,深受全國消費者喜愛。但我省稻米加工企業“散、小、弱”,品牌雜、産業集中度低,市場競爭能力並不強。

  五常市是我省精稻主産區,産品在京、津、滬銷售一直不錯。“在工商註冊的大米企業有近200家,從事大米經營的有上百家,但真正在銷區叫得響的頂多10家。”一位五常當地官員告訴記者。

  張斌指出,我省一些企業稻米加工産業技術裝備達到世界先進國內領先水準,但我省整體上大米品牌多而雜,缺少名牌。張斌在我省多地大米産區考察過,他説,省內有很多大米加工企業,再加工品質做的很好,但由於品牌不亮,在市場上佔有率不大,影響自身發展。而一些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企業,商品量太低,沒有形成較大市場覆蓋面,品牌生命力不強。“大米品牌建設和整合上政府主導為輔,在市場機制下主要靠企業自身擦亮品牌。”張斌説。

  稻米園區

  提升産業層次

  張斌介紹,針對我省稻米産業的實際情況,推動我省稻米産業結構優化升級,2009年,省政府明確提出建設、整合和拓展20個稻米加工園區,兩年來,全省堅持以稻穀規模化精深加工為核心。截至2010年底已完成投資27.9億元,建成14個園區,形成了394萬噸水稻先進加工産能。並推進了稻殼發電和米糠深加工,使水稻加工副産物得到了充分合理利用。

  張斌指出,要提高我省稻米加工戰略升級,提高産業集中度,整合資源、企業、品牌、市場,最有效辦法就是建立稻米園區,年加工能力30萬噸以上,延伸水稻産業鏈,對水稻副産物“吃幹榨凈”,發揮出最大效益。張斌説,稻米加工園區建成後,可通過市場手段,自然淘汰落後産能,大米産業整體層次會得到更大提高。(記者王東)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