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世界經濟復蘇乏力 江蘇同心提升“國際引力”
時間:2012-09-04 11:16 來源:中國江蘇網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世界經濟復蘇乏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再工業化”戰略全面推行;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資源與環境承載力有所下降,部分産業向周邊國家和中西部地區轉移——多重挑戰與困難疊加,外資大省江蘇,用什麼再造優勢、保持並不斷提升“國際引力”?</p>
<p> <strong>優勢 挑戰</strong></p>
<p> 利用外資,向來是江蘇開放型經濟的亮點。2003年起,到賬外資連續9年全國奪冠。到去年底,累計超過2500億美元。在我國,每4美元外資就有1美元落地江蘇。今年前4月,我省實際到賬117.3億美元,同比增長5.4%,高於全國7.7個百分點。</p>
<p> 外資規模在擴大,層次也在提高,大批國外先進技術、關鍵設備、高層次人才紛紛集聚。全省已有107家跨國公司設立地區總部和研發機構,去年新增獨立研發中心30家,投資性公司8家。</p>
<p> 1/4固定資産投資、三成GDP、三成就業崗位——外資,成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p>
<p> 江蘇外資高平臺上的平穩發展,來之不易,是有效應對經濟形勢新變化、新挑戰的結果。</p>
<p> 當下,全球跨國投資增長乏力,美國等發達經濟體實施“再工業化”新戰略,通過零地價、免收物業稅等優惠政策吸引資本回歸。我省工程機械、醫藥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製造等領域,都有美國資本的身影,而自2009年以來,吸引美國資本難度明顯加大。另一方面,兄弟省市區出臺優惠政策措施,致使我省“比較優勢”逐步弱化。</p>
<p> 一段時間以來,部分勞動密集型行業外貿訂單轉向孟加拉國、越南、柬埔寨等周邊國家,一些外資項目也“飛”落他鄉。蘇北一家開發區負責人説,一個幾千萬美元的製造業項目,4月份突然投到了越南。蘇南一位副市長感嘆,四五個美國項目,談了很長時間就是遲遲落不了地,與研發相關的項目更“飄”在空中。</p>
<p> 新形勢,新挑戰,迫切需要我們更新引資理念,創新服務手段,完善服務體系。</p>
<p> <strong>亮點聚焦</strong></p>
<p> 開放型經濟是蘇州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開放優勢是蘇州最重要的發展優勢。就實際利用外資看,蘇州一個市的總量佔了全省28%,在全國也佔了8%左右的比重。</p>
<p> 引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的龍頭型、旗艦型、科技型大項目,鼓勵外資增資擴股,合理引導外資並購重組,是蘇州外資“量質並舉”的特色做法。去年,新設超3000萬美元項目100多個,同比增長30%。有927家外資企業增資,新增註冊外資51.5億美元,佔外資總量1/3,特別是功能性企業新增44個,涉及投資、獨立研發、融資租賃等領域。</p>
<p> “利用臺資,南有昆山,北有淮安。”淮安人靠堅持不懈的努力告訴人們,這個目標已成現實——去年新批臺資項目109個,協議臺資10.9億美元,其中到賬9.14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36.3%、48.9%和67.7%。臺玻、富士康、旺旺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靠臺資得力支撐,去年淮安利用外資奪得3個“增幅全省第一”:新批外資項目317個,同比增長29.9%;協議外資28億美元,增長38%;到賬外資16.1億美元,增長54.1%。</p>
<p> <strong>政府聲音</strong></p>
<p> “在全國九連冠高平臺上看今後江蘇的外資工作,首先要確立一個認識前提:我們的外資不是太多了,需要努力的空間還很大。”省商務廳黨組書記馬明龍開宗明義。</p>
<p> 利用外資,挑戰不少,優勢也很明顯。宏觀看,中國巨大的市場潛力越來越為外國投資者關注;從江蘇看,開放型經濟的先發效應正在成為特色産業形成和競爭力提升的基礎。馬明龍分析,比如每年增資就佔了新增外資總量的40%。以前引進的外資主要在製造業,特別是加工貿易領域。現在國際形勢變了,環境變了,我們經濟建設的任務目標變了,利用外資必須以提高品質、優化結構為主要任務,突出先進製造業、高端服務業等領域的利用外資。</p>
<p> 全省對外開放工作會議提出,蘇南提升開放層次,加快建成經濟國際化示範區;蘇中擴大開放合作,實現開放型經濟跨越發展;蘇北加快開放步伐,大力推進沿海開發,形成新的開放型經濟增長極。在馬明龍看來,優化對外開放佈局,首先是優化利用外資佈局,提高利用外資的針對性。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延長産業鏈,形成特色産業,讓各地開發區從工業集聚區成為産業集聚區,形成高水準有特色的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的開發區,這是路徑,也是努力的方向。比如,蘇南地區可以重點圍繞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靠增資、靠轉型實現;蘇中、蘇北地區更好發揮資源等方面的相對優勢,在把好準入關基礎上引進外資、承接蘇南産業轉移,以培育發展各自産業特色。</p>
<p> 促進外資轉型,“指揮棒”功能獨特。馬明龍説,評價外資成效要從引資總量變成某個産業的引資規模,更加突出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和貢獻,包括稅收、技術溢出貢獻率等,與高校合作、與本土企業配套、內外資互動融合程度等。一句話,利用外資就是要促進企業國際化、城市國際化和人才國際化,最終實現我省經濟國際化和社會國際化。</p>
<p> <strong>專家觀點</strong></p>
<p> 南京大學教授張二震認為,當前全球化産業價值鏈分工並沒有根本改變。就江蘇而言,除了要儘量保持利用外資規模,更要把引資品質,把吸引高端生産要素放在首要位置,從依託勞動力成本、土地、環境容量等優勢轉向打教育牌、人才牌、智力牌,吸引高端製造業,吸引研發、營運、物流、設計、創意、銷售網路控制現代服務業。</p>
<p> 引進外資,不等於引進外國資金。張二震説,雖然世界經濟不振,歐債危機蔓延,但我國外匯儲備充裕,可以通過與國外企業的合作,將其技術、品牌、管理等引進來。我們強調深入融入國際産業分工體系,不應局限在傳統意義上的外資到賬,更要著眼于國際化企業在江蘇開展的生産、研發、銷售、融資等經濟活動,我們更需要將資金轉化為資本的能力。而實現這種轉變,管理者開拓視野、增強膽略、提升能力是前提,資産評估、諮詢等高端服務業環境配套也必不可少。</p>
<p> 對於美國“再工業化”,南京大學教授錢志新認為應理性看待。他説,美國回歸的製造業和我們的生産加工已是兩個階段,“美國製造”集中在航太航空、軍事武器、生物醫藥、資訊技術等的高端領域,我們的製造業本質上只是生産。“製造業包括研發、銷售、物流等服務環節,這些恰恰佔據了製造業的價值高端。”從國際産業分工到現在的産業鏈分工,江蘇企業應摒棄擴大産能做大産業的習慣思維,通過創新技術、培育品牌乃至制定標準來做強産業,提高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p>
編輯: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