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友情連結
重慶臺灣農民創業園
中華食物網
海峽農業網
字號:
農地使用亂象漸生 莫讓臺灣農業永續一場空

  時間:2011-10-10 09:15    來源:華夏經緯網     
 
 

  民進黨臺灣地區副領導參選人蘇嘉全的農舍問題愈演愈烈,曝露出島內農地使用的亂象。有無違規以蘇嘉全曾任臺“內政部長”、“農委會主委”,不可能不知道相關規定──農舍面積不得超過1/10,所余9/10仍應作農用且農舍須因應農事而蓋。儘管有部分未清楚定義(例如何謂農用,何謂豪華農舍),但有心要競逐大位的人,必須以高於庶民的標準自我要求,繼續硬拗只會讓選民觀感更差。

  前些日子建商于農地上搶建“一坪農舍”、“狗籠農舍”再改建成豪宅轉賣獲取暴利的投機行為,引發社會輿論批評。為平息眾怒,臺“行政院農委會”與“內政部”會商研擬修正《農業用地興建農舍管理辦法》,希望對農地及農民土地利用空間予以嚴苛管制,避免優良農地流失。

  具體修正辦法雖未正式對外公佈,但草案擬限制農業以外的年總所得必須低於50萬元者才能申建農舍;將現行特定農業區興建農舍面積不得超過330平方公尺(約100坪),一舉縮限成為165平方公尺(約50坪)卻引來外界批評,認為與社會現況、地方需求、創造農業多元價值脫節。

  的確,在農業用地已由糧食生産朝向多元化之際,這些批評亦非沒有道理,尤其島內土地使用管制體系係採分區管制,多年未檢討修正,存在諸多土地使用分區不合時宜,或與現況不符的情形,需一併改進。

  臺灣地區耕地面積有限,卻有高達22萬公頃的農地處於休耕與廢耕狀態,不僅造成資源浪費,每年還要編列數百億休耕補貼經費,對財政是一大負擔。目前農舍濫建已影響農業生産環境的完整性,臺當局除土地規劃外,應檢討現有法令,嚴格落實農地分級分區管理機制。

  對於規劃為優良之農地,本于保護糧倉需要(非補貼弱勢産業),應該給予擁有這些土地的農民應有的回饋,並設立各類專業區,輔以生産技術、産銷等全面性輔導,讓他們的所得可以高於一般家戶所得,使務農不再成為最不得已的選擇。

  非屬優良之農地,基於實際從事農業生産收入難以維持生計,若農民願意放棄經營農業,臺當局可允許變更地目做他用,唯事先須提出整體規劃案送臺當局相關單位審查通過後,再課以適當的土地變更增值稅,採專款專用方式,作為改善優良農業區內基礎設施、相關補貼、穩定農産價格、農産品衛生安全檢驗、農業保險、貸款差額補貼等經費的來源,才是正解,否則農業永續的願景終將是一場空。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兩岸茶業交流協會漳州茶文化交流中心授牌       福建龍岩著力打造臺農創業示範窗口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