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農業最新動態
農業交流合作
相關評論
政策法規
海峽兩岸農業
合作試驗區
臺灣農民創業園
島內農業概況
網上展廳
字號:
休閒觀光農業:燃起臺灣土地新希望

  時間:2007-07-31 14:08    來源:     
 
 

    淺紫色的屋舍前隨興擺放著幾張戶外咖啡座椅,綠意滿布的屋前池塘,綠頭鴨優雅而輕緩地劃過,各色錦鯉爭食小朋友播撒的魚食。大片的果林中種滿你喜愛的瓜果,戴上遮陽帽,背上小竹筐,就可以盡情採摘。難道這樣的田園生活還不能盤亙你的腳步?

  不要以為這是詩詞歌賦中才能見到的田園美景,在寶島臺灣,休閒觀光農業所倡導和達到的正是如此閒適和怡然自得的意境。如今,遠足旅行,親近自然,了解生態,已讓休閒觀光農業成為臺灣農業向服務業延伸的一種新型産業模式。

  臺灣休閒觀光農業模式的發展,應該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當時臺灣的經濟發展戰略,是以農業為基礎,依靠農業積累支援工業發展,帶動其他産業騰飛。隨著島內工業化、城市化的不斷推進,臺灣農業在與快速發展的工商業競爭中,逐漸處於不利地位,以至於步入明顯的停滯、萎縮狀態,農業在國民生産總值中所佔比例迅速減少,並面臨著諸多問題,如農業生産規模過小,農民收入偏低,農業生態環境惡化,國際農産品給農業帶來巨大衝擊,等等。為了使農業走出困境,提高農民所得,臺灣加快推進農業産業升級轉型,倡導以生産、生活、生態相互協調發展為目標的“三生”農業,值此休閒觀光農業在臺灣地區逐步興起。

  臺灣發展休閒觀光農業的主要思路,是利用農業及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將鄉村變成具有教育、遊憩、文化等多種功能的生活空間,滿足現代人對休閒生活日益擴大的需求。臺灣休閒觀光農業的經營類型多種多樣,除教育農園外,還包括各類休閒農場、林場、漁場、牧場,觀光農園,市民農園,以及民宿(農民旅館)等。經過多年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已成為臺灣民眾鄉村休閒旅遊的一種重要形式,它的發展既豐富了民眾業餘生活,也給農民帶來了可觀收益,對臺灣旅遊産業也起到拉動效應。

  臺灣休閒觀光農業的發展暢旺,必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合理性,分析這一現象的深層意義,相信會對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有很大的啟迪和借鑒作用。

  首先,休閒觀光農業與傳統農業的最大不同,是它具有服務業的功能。休閒觀光農業依託城市、服務城市、受益於城市,是一種強調城鄉經濟有機融合、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發達農業形態,使農業由第一産業向第三産業延伸。傳統農業是産“物”的,而休閒農業則是與“人”打交道,要“引人”、“留人”、“留錢”、“留心”才能賺錢,因此服務意識和品質的提高是臺灣農業不容忽視的發展關鍵。針對大陸農業發展的現狀,也可比照進行,加快農業轉型,大力發展觀光、休閒等農業服務業,著力構建第一産業與二、三産業緊密融合的現代新型農業産業體系,為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開闢新的空間。

  其次,休閒觀光農業作為鄉村旅遊的一種形式,是發展前景看好的朝陽産業,除具有生産功能外,還具有教育、觀光、休閒、度假等多種附加價值,發展空間相當廣闊。臺灣土地狹小、勞力成本高,加入WTO後又面臨質高價低的外來農産品衝擊,如何加快轉型、提高競爭力已成為臺灣農業發展的重大課題,而發展休閒觀光農業是重要的出路之一。紮根于臺灣本地的生態旅遊及休閒觀光農業具有“非貿易”的特性,不會受到進口的衝擊。

  第三,現代都市生活和工作節奏日益加快,再加上人口集中、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問題的出現,讓生活環境日益惡化,難得一見的綠樹茵茵,是可望不可及的休閒方式。在寶貴的假期中,郊區生態旅遊便有了其生存發展的重大意義。這種休閒模式,不但能夠調節人與自然的平衡,實現都市的可持續發展,而且可以讓更多民眾重視農業的生態綠化功能。

  

來源:你好臺灣網

 
編輯:陳寧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