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餐飲業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增強

時間:2007-06-20 13:47   來源:

  商務部商業改革發展司、中國烹飪協會、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日前聯合發佈的結果顯示,2006年度我國重點餐飲企業進一步快速發展。被調查的100家重點餐飲企業2006年實現營業額832.12億元,同比增長24.4%,增幅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佔全國餐飲業營業總額的8.05%,較上年提高0.35個百分點;利稅達到110.40億元,同比增長21.9%。

     重點企業發展加快,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增強。2006年,我國重點餐飲企業市場規模不斷壯大,資産總額405.3億元、連鎖門店1.45萬個、從業人員約100萬人,分別比上年增長27.01%、29.95%和19.9%。其中,營業額增長幅度在30%至50%的企業達到33家,比上年多出19家;企業營業額超過10億元的共有20家,比上年多出9家,體現出大型餐飲企業營業額增幅不斷加大,市場佔有率快步提高。與此同時,前10家重點企業的營業額達到417.64億元,連鎖門店達到6442個,佔重點餐飲企業的比重分別為50.13%和44.5%,市場集中度進一步增強。

     從業態看,火鍋企業22家,擁有連鎖門店6682個,營業額300.30億元,佔重點企業合計營業額的36.04%;快餐企業15家,擁有連鎖門店4375個,營業額231.71億元,佔27.81%;特色酒樓企業42家,擁有連鎖門店1690個,營業額195.37億元,佔23.45%;休閒餐飲及其他綜合性企業營業額105.78億元,佔12.7%。火鍋和快餐增長放緩,特色酒樓、休閒餐飲及其他綜合性企業發展微幅下調。

     經營成本降低,規模優勢凸顯。2006年,我國重點餐飲企業經營管理水準得到加強,在原材料購進價格增幅較高的情況下,經營成本大幅降低,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連鎖發展的規模優勢得到進一步體現。據調查,百家重點企業的原材料成本佔營業額的41.20%,比上年下降2.36個百分點;人工成本佔11.42%,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企業利潤率達到13.25%,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其中尤以前10家大型餐飲企業規模優勢最為明顯,數據顯示,前10家企業利潤率達到15.45%,高出平均水準2個百分點,其連鎖店數量佔百家企業連鎖店總數的比重高達44.5%;而最後10家企業連鎖店比重不足2%,其利潤率為10.73%,低於平均水準近3個百分點。

     連鎖發展成規模,融資並購呈亮點。餐飲業是我國最早實行連鎖經營的行業之一。2006年,重點企業連鎖門店總數已經達到14489個。其中,直營店5609家,佔38.7%;加盟店8648家,佔59.7%;承包經營232家,佔1.6%。目前,內資企業多以特許加盟方式進行規模擴張,外資企業則多以直營連鎖發展進行品牌滲透。但隨著經營管理經驗的不斷積累和品牌企業的迅速發展,內資企業對品牌發展、資本運作和管理創新的需求不斷增強,融資並購成為餐飲企業發展的新亮點。上海杏花樓集團完成對上海小紹興餐飲管理公司的收購,內蒙古小肥羊餐飲連鎖公司引入歐洲最大投資機構3i集團和著名投資基金普凱基金的戰略投資,成為我國第一家成功引進國外風險投資資金的餐飲企業。

     在資本運作方面,目前已經有百勝餐飲集團、錦江國際酒店、福成餐飲公司、福記食品服務控股有限公司、西安飲食集團、上海領先管理公司等6家企業成為上市公司,小肥羊、全聚德、譚魚頭等企業也正在積極籌備上市。

     綜合分析2006年我國重點餐飲企業情況,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餐飲企業的個體差異進一步加劇。重點企業營業額最高與最低的企業相差167億元,比上年拉大27.5%,利潤率相差近5個百分點,説明龍頭企業潛力巨大,發展快速,而規模較小的企業發展相對緩慢。二是企業品牌戰略、資本運作和連鎖發展品質有待進一步提高。2006年我國重點餐飲企業雖有資本運作成功案例,但僅為個案,大部分企業在市場擴張、規模發展和管理創新等方面還缺乏有效手段。

     在市場化競爭和消費結構升級的新形勢下,餐飲企業應不斷加強連鎖經營、網路行銷、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等現代經營方式的有效實施和運用,充分挖掘潛力,進一步做強做大,為推動餐飲業現代化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商報)

編輯:越翎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