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黃金協會公佈的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黃金首飾總銷售額達1400多億元,出口54.9億美元,消費量居世界第三。行業中主要的上市公司--中金黃金(600489)、第一鉛筆(600612)取得不俗的業績
日前,中國黃金協會發佈2006年度行業統計數據,去年全國黃金珠寶首飾總銷售額達1400多億元,出口54.9億美元,黃金消費量居世界第三位。我國黃金産量從2001年的181噸增長到2006年的240.08噸,年均遞增5.6%,連年創歷史最高水準;2006年,黃金行業實現利潤61.085億元。
據了解,作為備受矚目的朝陽産業,黃金珠寶首飾的銷售量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黃金珠寶首飾的貿易中心之一。
龍頭企業業績大漲中金黃金(600489)已經公佈的2006年前三季財務報表顯示,去年前三季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58億元,凈利潤1.44億元。
山東黃金(600547)公佈的2006年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實現主營收入、主營業務利潤和凈利潤分別為22.79億元、3.32億元和0.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0.29%、39.54%和38.65%。
第一鉛筆(600612)預計2007年1—3月份凈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去年同期凈利潤為2996.33萬元)。其控股的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是我國的老字號黃金首飾品牌。目前,第一鉛筆95%的收入和80%的利潤都來于黃金珠寶業務,而黃金珠寶業務的具體經營正是通過子公司上海老鳳祥有限公司來實現,第一鉛筆擁有老鳳祥50%的股權。現在,老鳳祥已發展成為集科工貿于一體,擁有老鳳祥銀樓有限公司、老鳳祥首飾研究所有限公司、老鳳祥珠寶首飾有限公司、老鳳祥鑽石加工中心有限公司等20多家子公司,首飾廠、銀器廠、禮品廠、型材廠4個專業分廠,以及60余家連鎖銀樓和1000多個銷售網點的大型首飾企業集團。
黃金首飾消費趨旺中國黃金協會進行的“2007年黃金首飾流行趨勢大型調查”結果顯示,每年購買1—3件黃金首飾的被調查者已經佔被調查人群的65.3%,黃金首飾消費增長較快。
在對北京、上海等8個城市進行調查後,統計發現,近一年購買過黃金首飾的消費者佔46.63%;明年打算購買的消費者佔55.24%。從材質喜好上看,喜歡足金的消費者佔調查總數的60.41%;其次為喜歡K金的,佔39.59%。消費者對首飾套件購買的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
原中國黃金協會會長成輔民稱,近年來,金條投資、紙黃金開始進入尋常百姓的生活,中國黃金珠寶首飾市場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這種市場條件下,“大黃金”理念逐步形成,黃金工業體系更加趨於完善,一批大中型企業迅速崛起,實力不斷增強,企業的裝備、技術水準日益提高。
市場發展潛力巨大業內人士認為,受益於居民消費升級,黃金首飾行業增長迅速,黃金珠寶首飾正成為繼住房、汽車之後的第三大消費熱點,其銷售規模發展潛力巨大。2005年,中國黃金珠寶市場銷售總額約1200億元,據預測,到2010年,珠寶首飾銷售總額將超過2000億元。在2006年全年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金銀珠寶類商品銷售額增長28.5%,黃金珠寶首飾行業已經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世界黃金協會遠東區董事鄭良豪表示,現階段,黃金飾品仍然是首飾行業業務結構中比例最高的,約佔45%,毛利約為12%(其中零售毛利約為20%,代銷毛利稍低)。總體來看,黃金首飾行業的發展前景比較樂觀,而且潛在的消費群體仍然在增加,未來20年之內都將呈現上升的趨勢。
首飾需求偏大投資需求太小業內專家稱,與黃金首飾需求相比,中國的黃金投資需求不盡如人意。最近幾年,中國的黃金投資消費不過保持在每年10噸左右,與世界上最大的黃金消費國印度相比,印度的黃金投資消費最近幾年保持在每年60—100噸的範圍內。
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因素在世界黃金價格波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國黃金投資消費的低迷,使得中國因素在黃金市場的影響力還沒有真正發揮出來。中國黃金市場發育不健全是中國實物黃金投資裹足不前的關鍵。由於稅制障礙,商業銀行無法對出售給投資者的實物黃金進行回購。這使得商業銀行不能真正開展投資性實物黃金業務。
據了解,由於稅收政策,國家稅務總局將商業銀行向投資者出售和回購實物黃金,認定為一般商品貿易,因此要徵收17%的增值稅。這項稅收政策使商業銀行對出售的黃金進行回購,實際上已經沒有可操作性。
中金黃金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清飛表示,稅收問題是國內實物黃金投資的障礙。中金黃金公司去年推出的“投資金條”,是國內首個具有投資意義的黃金産品,但是它主要得益於中金黃金公司具有收購非標準金加工成標準金出售,增值稅即徵即退的政策優惠,才能讓投資金條的回購具有可操作性。因此,發展黃金市場,急需改變目前不合理的稅收政策。
(來源:消費日報)
編輯:越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