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調控仍處於關鍵階段的9月,中國原材料和工業品出廠價格間“剪刀差”創造了今年3月以來的最高值。
昨天,國家統計局公佈了9月份和前三季度的PPI和CPI數據。數據顯示,9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比去年同月上漲3.5%,而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則上漲6.9%,二者“剪刀差”達到了3.4%,為今年3月以來最高值。另一方面,居民消費價格總水準同比上漲1.5%。上游原材料價格開始通過工業品出産價格傳遞到消費品,價格傳導機制有所改善。
工業品“剪刀差”繼續擴大
此前有專家認為,由於中國正逐步進入産能過剩的時期,使得消費品物價被壓在一個較低的水準,上游原材料價格無法通過工業品出産價格傳遞到消費品,在買方市場條件下,工業企業只有相應縮減成本來消化應對市場競爭,從而造成了原材料和工業産品之間、工業産品和消費品之間價格增長的不同步,形成所謂的“剪刀差”。
9月的數據顯示,燃料動力類、有色金屬材料類和化工原料類購進價格分別比去年同月上漲10.9%、38.8%和3.9%,黑色金屬材料類下降1.0%。
各工業品種延續了8月的價格走勢,原油、化工、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的産品價格均呈上漲趨勢,但漲幅較8月有所回落。其中原油出廠價格上漲22.3%,汽油、煤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14.9%、16.4%和13.2%。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李仁傑博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説,雖然宏觀調控已經初顯效果,但原材料價格仍在上漲説明,在整體經濟趨穩的時候,受投資週期的影響,固定資産投資的回縮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迅速。同時自2003年經濟發展形成的産能過剩正在持續地釋放,進一步加劇了價格傳導壓力。
居民消費價格感受壓力
而在另一方面,居民消費價格開始感受到了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的影響。從9月數據來看,工業産品出廠價和居民消費價格的漲幅差距有所縮小。
受工業品出廠價格的影響,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價格同比上漲1.7%。其中,耐用消費品價格上漲1.5%,家庭服務及加工維修服務價格上漲5.7%。
9月份的數據顯示,居民消費價格方面,食品價格是此次引領CPI上漲的重要因素,其漲幅達2.4%。其中,糧食價格上漲3.4%,油脂價格下降0.2%。由於國家統計局公佈今年夏糧增産74億公斤,秋糧長勢良好,全年糧食增産幾成定局,糧食供求關係有望平衡。
而居住類價格同比上漲5.0%,比8月份的漲幅高0.2%。其中,水、電及燃料價格上漲5.8%,建房及裝修材料價格上漲4.4%,租房價格上漲3.8%。但由於其在CPI中權重較小,沒有對CPI的整體漲幅産生過多影響。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編輯:越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