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顯示半數對外直接投資來自製造業

時間:2006-09-19 12:31   來源:

     商務部、國家統計局日前聯合發佈了《2005年度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非金融部分)。200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凈額122.6億美元,同比增長123%,其中製造業佔到投資主體總數的五成半。對此,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金伯生認為,目前我國製造業對外直接投資還限于傳統製造業,主要目的也還是為了打破貿易壁壘、減少貿易摩擦和借殼上市。而對外投資發展快的省份也是吸收外資最多的,説明一些地區的經濟已進入良性迴圈。

  《公報》數據顯示,200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亮點是通過收購、兼併實現的直接投資佔到當年流量的一半,另一個亮點是投資主體多元化明顯。

  根據《公報》,有限責任公司所佔比重超過國有企業躍居投資主體首位;國有企業佔境內投資主體的比重由上年的35%降至29%。浙江、廣東、山東、福建、江蘇、上海、黑龍江的境內主體數量佔整個境內投資總數的62.5%;浙江省的境內投資主體數量居首位,共949家,佔境內主體總數的23.6%,七成私營企業投資主體來自浙江、福建。從境外企業的分佈情況看,亞洲、歐洲投資覆蓋率分別達到93%和85%。中國香港、美國、俄羅斯、日本、越南、德國、澳大利亞的聚集程度最高,集中了境外企業的45.6%。

  金伯生就《公報》發佈的數據評價認為,2005年是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速度最快的一年,投資特點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民營企業增加快,國有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數量減少,且投資地區以開曼群島、中國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傳統避稅地投資為主,佔到80%。民營企業主要是為避稅或借殼到香港等地上市。

  二是以往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多集中在香港等地,而去年是在拉美地區如墨西哥佔大頭,但不是尖端製造業,多是傳統製造業。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繞道美國出口,因為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並利用當地廉價的勞動力資源,同時避免貿易壁壘和貿易摩擦。

  三是浙江等地的民營企業不但對外投資發展非常快,同時也是吸收外資最多的,説明一個地區經濟發展起來,不但吸收外資多,還積極地“走出去”到海外投資,表明這些地區經濟已經處於良性迴圈之中。

(來源:中國工業報)

編輯:越翎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