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運作情況

時間:2006-06-21 13:56   來源:

     一季度,受外部經濟環境向好、國內需求擴大的帶動,亞洲部分國家和地區經濟運作狀況良好,工業生産增長加快,出口繼續擴大,私人消費和投資穩定增長,通脹水準較低,失業率下降。總體看,匯率波動、利率上升和油價上漲是影響全年經濟運作的不確定因素,但全年經濟仍將保持比較快的增長勢頭。

     一、韓國經濟繼續復蘇

     一季度韓國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3%,增幅比上季度提高1.3個百分點。從供給看,工業生産指數同比增長12%,增幅比上季度提高1.7個百分點,增長比較快的是汽車、電子通訊設備和半導體,分別增長9.4%、7.9%和5%。服務業生産指數增長6.1%,比上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批發零售和賓館餐飲業由去年同期的下降轉為增長3.3%和3.7%,金融保險業和商業分別增長13.1%和5.8%,增幅同比提高12.7和4個百分點。從需求看,受就業擴大和收入增加影響,私人消費同比增長4.7%。設備投資和出口增長逐月加快,1、2、3月設備投資分別增長0.1%、2.3%和10.3%,出口環比分別下降9.2%和增長2.3%、13.1%。居民消費價格穩中有降,一季度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3%,漲幅比2005年回落0.4個百分點,其中食品類、服裝鞋帽類、傢具類分別回落1.5、0.7和1.1個百分點。失業率3.9%,同比回落0.5個百分點,新增就業人員主要被服務業吸收。

     儘管韓元幣值不斷攀升,但出口依然增長較快,加上私人消費和企業投資正在逐漸復蘇,韓國發展研究所將2006年經濟增長預測從5%提高到5.3%。從目前情況看,韓元升值是影響經濟復蘇的不確定因素。今年以來,由於外國證券投資基金大量涌入,韓元兌美元升值速度加快,1-3月美元兌韓元的基準月均匯率分別為1:971、1:969.9和1:975.9,而去年12月份為1:1013。在政策的干預下,3月份韓元兌美元貶值,但是企業對韓元升值過快仍表示擔心,在韓國貿易協會的一項調查中,部分企業表示如果韓元繼續快速升值,有可能取消出口訂單。考慮到上述原因,政府依然維持5%的經濟增長預測。

     二、新加坡經濟強勁增長

     一季度新加坡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10.6%,增幅比上季度提高1.9個百分點。從供給看,第二産業中建築業繼續下降,製造業快速增長20%,增幅比上季度提高5.8個百分點,其中生物化學從上季度增長7.6%大幅提高到47%。第三産業除交通通訊業增幅略有回落外,批發零售貿易業、賓館餐飲業、金融保險業和商業分別增長14.8%、7.3%、8.3%和6.6%,比上季度提高2.7、1.1、0.9和0.3個百分點。從需求看,外部需求增長21%,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由於電子類産品和商業、金融、旅遊等出口需求增長較快,拉動商品和服務出口增長22%。國內需求增長3.5%,私人投資保持旺盛,居民消費增長平穩。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漲幅比上季度提高0.3個百分點,主要是石油、交通和教育等費用提高推動。失業率維持在2.6%的較低水準,服務業、製造業和建築業就業人數有所增加。勞動生産率增長4.8%,比上季度提高1.5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和批發零售貿易業分別增長12%和11%。

     一季度新加坡經濟已經進入快速增長通道,當前失業率較低,消費情緒指數不斷提高,先行指數和一致合成指數表明宏觀經濟景氣狀況良好,加上最新的企業調查結果顯示,未來半年製造業和服務業的經營環境將繼續改善。雖然有油價持續升高和禽流感等不利因素,貿工部仍將2006年經濟增長預測從4-6%提高到5-7%。

     三、中國香港經濟較快增長

     一季度香港區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8.2%,環比增長2.4%,經濟連續11個季度穩定擴張。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並駕齊驅,投資增長8.5%,增幅明顯高於2005年的4.1%,其中機器及設備投資增長23.3%。雖然利率進一步上升,但私人消費仍較快增長,同比增長4.5%,環比增長1.7%。整體商品出口同比增長14.4%,增幅比上季度提高3個百分點,環比增長2.2%;服務貿易出口同比增長8.9%,環比增長0.8%。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6%,漲幅比上季略升0.3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4%。失業率5.2%,為四年半以來的低位。

     香港經濟表現良好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經濟和區內貿易快速增長,出口增加和利潤上升使企業投資信心大增,就業擴大加上溫和的通漲水準增強了居民的消費意願。但是,由於國際油價上漲、美國利率上調、禽流感等因素的存在,外貿出口前景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因此,香港政府繼續維持全年GDP增長4-5%的預測不變。

     四、印度經濟增長創新高

     一季度印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9.3%;2005財政年度增長8.4%,增幅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僅次於中國,位居世界第二位。以IT業為中心的服務業和以汽車産業為中心的製造業是推進經濟快速發展的“兩台發動機”,而高科技企業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刺激了住房、旅遊、手機通訊等服務業消費支出的顯著增加。當前印度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基礎設施薄弱,外資規模較小,股票交易出現下跌。

     2006財年,印度政府將採取提高燃料價格、降低燃料補貼,使生産成本更接近國際油價水準;逐步收緊信貸,遏制通貨膨脹等政策,這些政策的實施有可能放緩經濟增長速度,亞洲開發銀行最新預測,2006年度經濟增長7.6%。

(來源:國家發改委)

編輯:越翎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