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稱中國經濟短期不悲觀長期有信心

時間:2012-11-21 09:12   來源:北京日報
<style type="text/css">

</style>
<p>   金融業的監管與開放如何推進?下一個十年,世界和中國經濟面臨怎樣的挑戰?昨日,以“新經濟週期中的經濟改革”為主題的2012新浪金麒麟論壇舉行。多位專家學者分析了當下國內外的經濟規劃和政策趨勢,為新經濟週期下的中國經濟改革與創新發表意見。</p>
<p>  <strong>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雲春:</strong></p>
<p>  <strong>對經濟形勢中期不可盲目樂觀</strong></p>
<p>  侯雲春在論壇上對目前中國經濟形勢做出預測:“近期不必過分悲觀,中期不可盲目樂觀,長期應該充滿信心。”</p>
<p>  侯雲春認為,GDP增速第四季度有望反彈,小幅回升。經濟增速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宏觀調控要達到的預期目的,是主動的、可控的經濟放緩。此外,由於採取了一系列的穩增長措施,現在從經濟指標以及近期經濟指標的組合情況來看,這個觸底回升的態勢已經比較明顯;而從世界經濟來看,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經濟體,都採取了新一輪的經濟刺激措施。短時間來看,這會對需求和投資者的信心有提振的作用。</p>
<p>  中期來看,侯雲春認為不可盲目樂觀,主要是因為中國面臨著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增速放緩的階段性調整。而從長期看,由於我國仍然處在工業化的中後期,城市化加速發展創造大量需求,工業化提供供給,GDP和居民收入增長完全有希望達到雙翻番。</p>
<p>  <strong>清華大學經管學院副院長白重恩:</strong></p>
<p>  <strong>加快存款利率市場化刺激消費</strong></p>
<p>  白重恩在演講中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比重相對較低,是消費不足的一個最主要的原因。這不僅影響了消費所佔的比重,還影響了效率。白重恩解釋,當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較少的時候,必然有其他的部門可支配收入比例比較高,不是居民,就只可能是企業和政府。通過分析,發現當居民可支配收入佔比下降的同時,企業可支配利潤佔比和政府可支配收入佔比都有所上升。當企業的可支配收入比較多的時候,投資就較多依賴自有資金,此時企業受到的市場約束就比較小,從而影響效率;當政府的可支配收入比較多的時候,政府並沒有把這些錢全部消費掉,其儲蓄率越來越高,受到市場的壓力也會比較小。</p>
<p>  白重恩認為,當收入佔比從居民向企業和政府這兩個部門轉移的時候,就必然會影響投資的效率。因此要想增加居民的消費,需要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白重恩看來,提高資本性收入是一個有效途徑,“這部分收入是由於我們市場體系不完善被人為地壓低了”。比如居民最主要的財富之一就是存款,如果能夠加快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進程,既可以完善市場體系,提高效率,同時也可以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本報記者 楊汛) </p>
編輯:雍紫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