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改革成為經濟發展的永恒動力

時間:2012-07-20 15:04   來源:經濟日報

  只有把穩增長與調結構、轉方式、抓改革結合起來,不斷深化改革,才能真正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為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不竭動力。

  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越往前走,觸及的矛盾越深,涉及的利益越複雜,遇到的難題也越大,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加以推進

  當前,我國經濟運作總體平穩,經濟增長仍在預期目標區間,但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更加錯綜複雜,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從去年四季度的8.9%,到今年一季度的8.1%,再到二季度的7.6%,經濟增速逐季放緩。應對經濟增速下滑帶來的挑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迫切需要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釋放需求潛力、資本潛力、科技潛力、勞動力潛力,為發展開闢出更為廣闊的空間。

  靠改革破解發展難題、開闢發展新空間

  今年以來,我國在改革方面不斷邁出新步伐,從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下一步金融改革發展作出部署,到溫州金融體制改革綜合試驗區啟動實施;從居民階梯用電這一關係民生的價格體制改革在各地推開,到民間投資“新36條”實施細則出臺……,改革的推進,增強了人們的信心,為實現穩中求進打下良好基礎。

  面對當前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如何穩增長成為突出矛盾。而破解發展難題、開闢發展新空間,關鍵還是要靠改革。只有把穩增長與調結構、轉方式、抓改革結合起來,不斷深化改革,才能真正破解制約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為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提供不竭動力。

  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需要進一步改革現行收入分配製度,提高勞動所得佔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比重,以提高廣大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體的購買能力;需要轉變政府職能和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有效增加居民的轉移性收入和財産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再分配中的比重;需要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建立統籌城鄉、覆蓋全社會的保障體系,進一步改善居民消費預期。

  保持投資需求合理增長,需要在文化、教育、醫療、交通、通訊等領域加快改革,真正把“新36條”實施細則貫徹下去,破解民營企業面臨的“玻璃墻”、“彈簧門”等問題;需要建立更加公平、規範、透明的市場準入標準;需要改革財稅、金融體制,通過結構性減稅和大力發展中小金融機構等,為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環境。

  推動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改革勞動力、土地、資源等要素價格形成機制,使其充分反映稀缺程度和市場供求關係,引導增長動力從要素投入為主向創新驅動為主轉變;需要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加快教育改革發展,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進一步看,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次矛盾,更要靠深化改革。眼下,我國處於經濟社會轉型期,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更顯突出。比如,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投資和消費關係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産業結構不合理,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城鄉區域發展不協調,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並存,物價上漲壓力加大,社會矛盾明顯增多,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等等。目前,我國經濟受外部因素影響較大,説到底也與上述問題有關。這些問題的具體成因非常複雜,但在相當程度上是改革不到位、不完善造成的,是發展中的問題、成長中的煩惱。對這些繞不開、躲不過的問題,單純通過抓經濟發展來解決,只能觸及問題的局部或表面;回避體制機制就事論事,就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真正破解這些發展難題,真正實現發展方式的轉變,形成新的經濟增長動力和新的競爭優勢。

  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關鍵環節改革。

  改革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永恒動力。一個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發展中大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近10%,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分析起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創造“中國奇跡”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不同時期、不同發展階段,我們始終能抓住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矛盾和體制性障礙,堅持改革,不斷釋放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從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當前,改革已進入攻堅階段。越往前走,觸及的矛盾越深,涉及的利益越複雜,遇到的難題也越大。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推進改革,把發展與改革更好地結合起來,統籌謀劃改革思路和舉措,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找準深化改革開放的突破口,明確深化改革開放的重點,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經濟體制改革,加快教育、科技、文化改革發展,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努力在深化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比如,要深化價格體制改革。價格是市場經濟資源配置的“信號燈”,是調節市場行為的有力杠桿。我國價格改革已取得重要進展,絕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已由市場決定。但在能源資源、公共事業、環保收費等一些領域,價格不合理的問題仍比較突出,必須繼續深化改革。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國能源資源短缺,同時消耗和浪費卻很嚴重。破解資源環境難題,既要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過快增長,也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從根本上還要靠體制機制改革。要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改革,理順煤、電、油、氣、水、礦産等資源性産品價格關係,使其更好地反映市場供求關係、資源稀缺程度和環境損害成本。

  又如,要深化財稅金融體制改革。要把財稅體制改革與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更好結合起來,加快構建有利於轉變發展方式的財稅體制。同時,要健全金融體制,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和安全。

  再如,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擴內需、調結構的主體。要正確處理政府與企業的關係,充分發揮企業的自主權和積極性。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認真落實好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新36條”,抓緊研究打破壟斷、公平準入、鼓勵競爭的具體政策,鼓勵民間投資進入鐵路、市政、金融、能源、社會事業等領域。還要進一步減少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環節,規範審批程式,強化服務監督,為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我們要看到,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在某種意義上説也是加快結構調整、推動改革突破的好時機。面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和穩中求進的艱巨任務,只有抓住時機,在深化改革上邁出實質性步伐,加快推進經濟轉型創新,才能不斷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注入強大動力,才能為今年乃至未來更長時間平穩較快發展打下更堅實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越走越寬廣。

編輯:米廣強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