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者增加關鍵在分配改革

時間:2011-12-15 13:35   來源:新京報

  “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關鍵還是要通過收入分配改革,讓更多的低收入人群進入中等收入者行列。

  昨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閉幕。會議提出,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前瞻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會議明確提出,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把擴大內需的重點更多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發展服務業、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上來。

  一般而言,中等收入者是消費主體,但這些年來,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增長緩慢,相當程度上制約了消費的有效擴大。此次會議,把“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放在如此突出的位置,確實並不多見,也切中了當下社會治理與經濟結構調整的關鍵點。

  有學術機構測算,若以收入等組合標準來測算,我國的中等收入群體約為2.4億人,約佔23%;若以每人每天消費10-100美元為標準,我國中等收入群體只有1.5億-1.6億人,約佔12%。此前財政部則稱,個稅起徵點上調到3500元之後,納稅人數由約8400萬人減至約2400萬人。而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有相當一批中等收入者在老人贍養、子女教育、高房貸等壓力下,淪為“偽中産”。

  顯然,這不但説明,現在中等收入人群數量少且脆弱,而且對中等收入者的界定,還很模糊,也有一些不太科學的地方。有關方面首先應該對中等收入者的範圍,做出相對清晰的界定,尤其需要提高中等收入者的認定標準。

  當然,“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關鍵還是要通過收入分配改革,讓更多的低收入人群進入中等收入者行列。從現實需求看,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方面,未來幾年至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拿出真正的實招:

  一是大規模減稅,鼓勵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企業發展,使更多的人成為創業者。這既是提高低收入者比重的重要途徑,也是形成新的中等收入群體的重要手段。本次會議確定的結構性減稅政策,需要加大實施力度,最好能達到3000億-5000億元的規模。

  二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尤其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對中等收入者來説,最重的負擔莫過於高房貸,因此,緩解這部分人的這個負擔,減少高房貸帶來的消費擠出效應,無疑將有效刺激消費。

  三是進一步提高社會和醫療保障水準。現在,一場大病往往就會讓一個中産之家陷入貧困,而大病救助恰恰是現在城鄉醫療保障體系中的弱點。這需要各級政府繼續加大社保投入,擴大大病醫療救助範圍。

  四是促進縮小城鄉差距,讓農村低收入者躋身中等收入行列。目前絕大多數農民還處於相對低收的狀態,大大制約了整體消費的提振。改變這一狀態,除了加快城市化,更重要的是加快以農民土地權利保護為重點的財産權制度建設,使農民更多地分享土地非農化增值收益等財産性收入。

  不過,所有這些“實招”,都涉及機制改革,都需要政府拿出決心和勇氣,更多地讓利於民、藏富於民,需要儘快實現從“國富優先”向“民富優先”發展導向的轉變,由此為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奠定基礎。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