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以來,中國成了最引人注目的新興貿易大國、對外投資大國,寫下了歷史新篇章。但與此同時,各種不盡如人意之處也不可忽視。
試舉其犖犖大端,便有出口商品國內增值率較低、環境污染、出口企業勞工權益問題,一直未能擺脫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最大受害者身份等等。所有這一切都需要我們正視並努力解決。但無論付出多少代價,我們只能在以往成績的基礎上尋求超越之路,在這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上,我們不僅需要繼續努力趕超,還需要兼顧防止被趕超。
在今天的歷史條件下,中國對外經貿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尋求超越的終極出路,筆者以為,在於推動建立更合理、更符合我們利益和期望的國際經貿規則,從此前不無被動色彩的“與國際慣例接軌”,轉向“推動規則演化”。我們不能也無法滿足於西方主導規則下的玻璃天花板,而是需要在實力的基礎上努力推動建立更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規則。此起彼伏的國際貿易摩擦、特別是明顯不平等規則下的爭端,一再警示我們“推動規則演化”的緊迫性。我們的西方貿易夥伴需要明白這一點,既然所有國際經濟組織都以增進人類福利為根本宗旨,那麼我們只有這樣做才符合這些國際經濟組織的根本宗旨,因為靠損害地球五分之一人類的利益去增進全人類利益,不過是一個黑色笑話而已。近年那麼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能出現“中國製造”的繁榮,前提也是中國自身的發展繁榮。
具體到當下,中國在國際經貿規則領域尋求超越的首要任務,應該是確保仍處於無限期中止狀態的多哈回合的“發展回合”性質不被扭曲,因為美國力推“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縮寫為“TPP”)之舉已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這個迄今也只有紐西蘭、智利、新加坡和汶萊四個正式成員方的“迷你”經貿協定,為什麼會大有喧賓奪主躍居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主角之勢?在多哈回合無限期中止、重啟遙遙無期的情況下,美國之所以力推TPP,重要目的之一可能是企圖掌握區域經貿協定主導權,通過推動TPP這個符合華盛頓意願的高標準區域經濟一體化協定,從側麵包抄,最終按照他們的意願塑造世貿組織多哈回合及以後談判面貌,使得多哈回合“發展回合”的預期目標落空。回顧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與烏拉圭回合進展的歷史,我們就不難理解這種風險確實存在。
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啟動於1986年,在大多數議題已達成一致的情況下,因部分關鍵議題各方互不相讓,致使1991年2月日內瓦烏拉圭回合終期會議磋商續會破裂。同月,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國領導人宣佈啟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談判,1991年6月開始談判,1993年12月簽署協定,1994年生效,美國在烏拉圭回合中的許多要求在該協定中得到了更高標準的體現。次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結束,發達國家大獲全勝,他們提出的絕大多數主張成為現實。如何才能避免歷史重演,這是需要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和地區通力協作共同書寫答案的問題。
入世以來,最深刻的變化也許是中國人面對世貿組織的心態有了微妙改變,正從仰視轉向平視。這種轉變更符合世貿組織的基本宗旨,因為世貿組織不是淩駕於主權國家及其國民之上的“太上政府”,而是為主權國家及其國民提供協調服務的自願的國際組織;世貿組織的權力、影響力來自主權國家政府的授權;世貿組織的基本宗旨不是要求人們放棄自己的正當權益追求去遵循某種至高無上的“天條”,而是通過一定的貿易安排增進各國的福利,實現多贏。這種從仰視到平視的轉變之所以發生,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入世之後的表現完全可以贏得高分;另一方面是因為世貿組織自身存在較多缺陷,其行動能力頗受拘束,在解決中國和其他很多國家面臨的問題方面成績有限。儘管我們不應也不可能再仰視世貿組織,但我們也不應、不可能俯視多邊貿易體系。雖然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戰略,但作為一個國民經濟已深深融入國際經濟體系的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遍及全球的國家,中國的最大利益仍然在於世貿組織所代表的全球多邊貿易體系,以一個享受充分權利成員的身份積極參與,努力推動這個多邊貿易體系健康、平穩前行,符合中國的根本利益。目前在區域、雙邊機制上的投入,與其説是代表了我國貿易政策的主流,不如説是為了推動多邊機制進步所作的側面努力。(梅新育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