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眾議歐債困局:中國救市需謹慎衡量

時間:2011-09-30 10:42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消息 歐債危機的不斷擴大化,讓全世界的目光都逐漸集中到中國身上,希望中國這次能像2008年一樣,再次扮演救世主角色。歐洲媒體在近期一再強調中國對於歐洲走出危機的重要性,但在搜狐證券的研討會上,九位中國經濟學家卻表示,中國在對待歐債問題上需要謹慎衡量,看準時機才能出手。同時,經濟學家認為,中國自身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與其談論救別人,中國應更多的關注自身內部問題。

  在這次名為《全球經濟二次探底對中國經濟影響》的研討會上,中國的九位著名經濟學家都將發言重點集中到了近期的熱點問題上,尤其是歐債危機的形成與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雖然九位經濟學家對於很多具體問題持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意見,但是對於目前的歐洲危機,經濟學家們認為,相信歐洲的債務問題會持續發酵。

  本週早些時候有少數媒體報道稱歐盟可能將EFSF的規模擴大至2萬億歐元,但這一消息很快被歐盟相關人士否認。農行總行高級經濟師何志成認為,不管是2萬億還是多少億,目前看這都是歐洲在“畫餅充饑”。何志成認為,目前看來,希臘的事實違約已經不可避免。而雖然歐洲口頭説不缺錢,實際上他們非常缺錢。他認為,中國戰略上雖然應該援助歐洲,但是從目前看還沒有到時間,因為目前還沒有到最好的時機。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認為,歐洲債務危機的根源問題在於歐洲的制度,認為短期能通過注資或者協商來解決危機的觀點,都忽視了問題的複雜性。譚雅玲同時認為,歐洲的問題背後存在貨幣競爭的意志和概念,它背後顯示的是歐元和美元的貨幣較量。譚雅玲認為中國和歐洲在未來肯定要繼續保持合作,但在債務問題上,中國不能出手。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袁鋼明則表示,目前市場上很多的傳聞都是市場炒作為目的的空炮,這些謊言的泡沫總會破滅,而歐洲則可能滑落向更深的深淵。袁鋼明認為,在適當的時機,中國應該參與歐洲的融資,因為這部分不會是問題資産,相反會可能帶來不錯的回報。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副所長趙錫軍擔憂歐債危機的進一步延伸,他認為,由於商業銀行持有大量歐洲債券,風險傳導的可能很大。趙錫軍認為,中國當然可以出手,但出手的前提是保護好自身的相關利益。

  國家行政學院決策諮詢部研究院教授王小廣則直接了當表示,反對中國對歐洲施以援手。一方面是中國的問題尚未得到解決,二是歐洲的問題,如果不通過一個市場的方式來解決,那麼就不能得到真正的解決。在他看來,歐洲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的市場出了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元春則認為,目前的有關討論,弱化了歐債問題的複雜性。實際上這輪歐洲的危機是上一輪危機和新危機的疊加。他認為,中國在出手的時候,必須考慮方式方法,必須關注選擇出手的時點、規模以及手段的多元化。

  對於歐洲的問題,諸位經濟學家觀點鮮明甚或迥異。但有一個問題,九位經濟學家達成了共識:中國應該更多的關注自身的問題。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認為,歐洲的問題解決很簡單,只要解決信用貨幣統一與信用擔保不統一的問題即可,相比中國,這是小問題。“大的問題在中國,我們的風險比較大”。

  袁鋼明則稱目前的中國房地産市場已是一個地雷陣,隨時可能引發大規模的爆炸。

  國務院發展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主任史煒也同樣表示,中國出問題的概率比歐洲要高,最讓人擔憂的甚至不是討論火熱的房地産,而是製造業和傳統工業的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郭田勇則表達出他對目前中國負利率問題的擔憂。目前國內報道眾多的高利貸問題,和負利率狀態關係很大。郭田勇表示,國家應該將金融機構的準入門檻放低,讓更多的民間力量進入金融領域。同時,央行應該將市場利率調整到位,而不是長期保持負利率的情況。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