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巴曙松:中國經濟具備有利條件避免硬著陸

時間:2011-08-22 09:25   來源:新華網

  19日,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在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第一財經媒體集團聯合主辦的“2011西部資本論壇”上指出,應對新一輪全球經濟危機,中國具有有利條件,可以避免經濟硬著陸。

  巴曙松在為論壇所作的《中國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向》的演講中指出,繼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以來,近期美國國債評級下降標誌著新一輪危機到來,應對當前這次危機,中國具有有利條件。

  他認為,首先,當前中國經濟和2008年相比,對外部經濟的依賴程度大幅降低。2007年、2008年進出口在中國GDP增長中佔了相當大的比重,超過2個點。今年上半年進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速是負的貢獻。即使進出口是負的貢獻,上半年還有超過5%的增長。所以,外部經濟如果持續惡化,會對我們有影響,但是影響會比2008年要輕微。

  其次,當一個經濟體遇到了轉型壓力和外部金融危機衝擊疊加的時候,增速會下滑,我們看到很多發達經濟體,比如日本、韓國在成長過程中,增速會明顯下滑,産業升級,即所謂“中等收入陷阱”。中國和他們相比有什麼不同呢?如果説韓國、日本當年增速大幅下滑是他們製造業在本土成本非常高,向中國和東南亞遷移,導致本土增速下滑的話,中國當前轉移大部分在內部進行。上世紀改革開放的時候,發達國家製造業轉移到我國長三角和珠三角,現在這種轉移在中國內部進行,從長三角、珠三角轉移到中部和西部地區。

  他援引今年上半年中國不同地區GDP增長排名情況證實了這一説法。他説,在2009年之後,整個中國區域增長版圖出現了非常有趣的變化,倒數第一是北京,倒數第二是上海,排在前面的是青海、內蒙古、新疆。不是説北京、上海不重要,是它在面臨轉型的壓力,轉向了服務業,轉向了高端增值産業,而製造業及其産業鏈轉移到了中西部,所以中西部增長速度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超過了沿海發達地區。這個轉移過程還在進行中。加快這個轉移過程和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也會成為我們應對未來危機惡化的重要支點。

  對於如何評價當前的經濟轉型,他指出,中國的經濟轉型轉向內需主導的經濟,應該説在進行中。從各個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從部分地區的數據來看,出口占比較大的地區和産業抱怨多一些,內需部門和內需相關的産業,特別是有品牌的內需企業沒有感覺到很明顯的經濟增速大幅回落。

  第三,今年的資本市場非常有序,有的行業估值在創新低,有的行業在創新高。我覺得這是好事,説明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在提高,它能夠開始識別出中國經濟在轉型。有的産業將獲得機會,創出新高,而有的在創出新低,從中期來看是一個大的往下走的拐點,比如説勞動密集型的,沒有品牌的,沒有技術的負荷企業可能會是一個漫長的調整開始。

  第四,在當前國家對房價採取如此嚴厲的調控、限購等措施之後,房地産各項指標依然保持在比較強勁的水準。這對經濟是一個很重要的依託。財政收入增長非常快,有人説要擴大內需就應該是給居民提供更多的收入佔比,不應該提供在企業和政府層面上,但是至少在應對危機方面,一個強勁增長的中央財政對於調整經濟結構、完善社保、促進消費是一個強勁的工具。

  “我覺得我們中國還有很多的牌可以打,可以避免經濟的硬著陸。”巴曙松在總結上述觀點時如此表示。

  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與第一財經媒體集團聯合主辦的“2011西部資本論壇”在新疆舉辦,來自復旦大學管理學院EMBA學生、復旦大學新疆校友、新疆企業家等共計20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記者潘瑩)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