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缺水難題 不應只靠漲價一招

時間:2009-11-19 15:2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又要開聽證會了,這次是關於北京市居民用水價格調整的。

  一聽“調整”兩字,不禁心裏咯噔一下。因為但凡涉及物價調整的聽證會,幾乎都是“聽漲會”,這次八成也不例外。聽證會召開之前,北京市水務局就開始給市民們打做好漲價準備的“預防針”。先用從2004年後北京市居民用水價格一直不曾調整過來暗示,此次聽證必會有動作;接著又安慰大家説,考慮到居民的承受能力,此次水價調整幅度不大;最後用北京市水資源緊缺來明示——根據供需關係,漲價勢在必行。

  北京市水資源向來緊張,根據市水務局的統計,截至本月初,2009年北京市的降雨量只有436毫米,堪稱“特枯水年”。物以稀為貴,漲價似乎理所應當。可當偶爾出現一兩個“豐水年”時,卻也沒見到水價下調啊。

  問題的關鍵在於,包括水在內,很多行業把解決“資源短缺”的難題簡單地寄託在“漲價”之上,以為一“漲”就靈,一“漲價”居民立刻就不浪費了,資源短缺難題就解決了。明眼人能夠看出,“資源短缺”只不過是漲價的一句託辭而已,背後其實是要轉嫁消化所謂的“成本增加”。

  有了漲價這個“香餑餑”,有關部門容易養成惰政思維。譬如,在解決水資源緊張、降低成本方面,水務局、自來水公司等相關部門是否有在科學管理、技術創新上狠下功夫?現實情況讓人難以樂觀。筆者的一個同事與另外兩人合租一屋,呆在屋裏的時間很少,也不做飯,但3個人每個月水費算下來居然要70多塊,這比一個正常的五口之家用水量還大。問為什麼,至今也沒討到什麼説法,管理之混亂可見一斑。

  跑冒滴漏、水管破裂等造成的成本增加,本可通過科學管理、技術創新等手段加以消化解決,現在卻要通過漲價來由居民買單,顯然難説合理。    

  還有,水價成本是如何構成的,對普通市民們來説始終是個謎。水務局甩出一句“成本高”,卻不解釋成本為什麼高,讓市民們稀裏糊塗地多掏錢,恐難服眾。

  無論居民用水價格聽證會的結果如何,看來漲價是勢在必行的了。這是涉及到每個市民的事情,也許收入高一點的覺得漲那點錢無所謂,但對於那些低收入群體、困難群體來説,每增加一塊錢的開銷都不是那麼容易對付。對此,在漲價的同時,也需要有完善的配套救濟措施才行。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