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不能承受油價之痛:成品油價每升高過美國1元

時間:2009-06-23 09:22   來源:人民網-《國際金融報》

  中國成品油貴在哪

    崔新生:政策左右,壟斷經營,成本難判定

    林伯強:稅收高,輸送、銷售成本高,原油成本高

    吳鐘瑚:中國是價內稅,美國是價外稅

    根據美國能源資料協會(EIA)統計,美國普通汽油終端銷售價格由4部分組成:原油成本、煉製成本、利潤、銷售與輸送成本和稅收。如果從上述4個方面尋找原因,哪些因素造成了中國比美國的成品油價還貴?

    崔新生:中美兩國在上述4個方面的確是有所差別,但這只是表像,不足以造成那麼大的價差。而且,上述4方面因素還要受到資訊滯後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所以,僅僅看4個方面因素,並不能確切反映兩國間的油價差別。

    其實,對國內成品油價影響最大的還是非市場因素即政策因素。同時,我國成品油價的具體構成尚不透明,並不是上述4個方面所能涵蓋的,這也使得國內成品油市場的信號失真。此外,由於中石油和中石化對國內市場的壟斷性經營,讓油價的真實水準存有模糊性。還有,上游市場的原油來源也難估摸,所用到底是進口原油還是自産原油並無清晰的資料佐證,也無相關部門説明,這再次造成了成本上的模糊。事實上,世界上很少有企業像中石化和中石油一樣在短時間內將上下游産業完全劃歸一起並進行管理的。

    林伯強:為使兩國成品油價格具有可比性,可對照美國成品油價格構成,計算出中國汽油零售價格構成。結果説明,至少有3個原因導致中國油價比美國高。首先是稅收方面,在中國成品油價構成中,增值稅和消費稅是最主要稅種,自2009年1月起,隨著稅費調整,國內汽油稅已上升至每升1.7元以上,約為全美平均水準的兩倍。事實上,如果去掉養路費部分,中國汽油稅與美國汽油稅就很接近。不過,如果新變化的消費稅是用來滿足公路養護和建設費用,那麼,用多少路,負擔多少費用也是公平的。因此,這一部分的中美差別應該是中國階段性經濟發展所要求的。

    其次是中國汽油零售價格中輸送和銷售環節成本(或利潤)所佔比重過高。在美國,零售和輸送環節成本一般佔零售價格的12%左右,但中國會佔20%左右。從絕對值看,2009年以來,中國汽油輸送和零售環節一般比美國每升高出0.8元,2009年4月比美國每升高1元。

    再次是中國煉油廠的原油成本相對美國煉油廠的原油成本要高一些,但這個因素對成品油價格的影響要小于稅收、輸送和銷售成本。

    吳鐘瑚:中美兩國主要在稅收上有所差別,中國在消費稅制上屬於價內稅,美國則是價外稅,這是造成油價差別的重要原因。其他3個方面差距不是太大,並不是主要因素。此外,美國的消費政策更鼓勵石油消費,這也影響了中美間的價差。

    高油價影響經濟全局?

    崔新生:影響刺激內需效果,很危險

    林伯強:部分行業受困,整體影響不大

    吳鐘瑚:國家已考慮社會承受力和其他綜合因素

    在全球金融危機大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也正處於關鍵時間節點。國家的內需刺激政策剛顯出初步效果。此時,高油價是否會影響我國經濟振興全局?尤其是受影響嚴重的汽車等行業,是不是會因為高油價而難以復蘇?

    崔新生:國內成品油價格升高勢必讓我國很多行業都受到影響,進而擴展到我國刺激內需政策的實施效果也會受影響,並對國家經濟形勢的全面復蘇産生負面效用,油價過高甚至可以説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林伯強:部分行業存在的負面影響不可避免,但對我國整體經濟形勢影響不大,我們連國際油價最高的時期都經歷過了,業內也沒必要過分擔心。

    吳鐘瑚:現階段調高油價不可能不影響部分行業的復蘇和發展。但需要説明的是,國家兩次上調油價已經考慮了社會承受能力和各方面綜合因素。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