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中國時報》今日在頭版頭條報道,臺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薛琦19日透露了兩岸三地證券市場的三階段合作構想。他説,臺灣證交所和上海證交所MOU(監理備忘錄)草稿都已準備好,一旦簽署,就可與上交所旗下的“中證指數公司”合編兩岸三地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指數,最終,在兩岸三地成為一個交易平臺。
證券業合作果真像鴨子划水。在19日“國際金融危機與兩岸金融合作”圓桌論壇上,薛琦説,目前,兩岸交易所已做到人員交流和資訊互換。“我自己本人在過去幾個月,自己就去過上交所。我們在米蘭開會時,都談得很愉快,我們很希望這個月底、下個月初,兩地金融備忘錄就可簽成。”
薛琦把兩地簽署證券MOU視為第一步合作階段。他説,臺灣證交所和上海證交所的備忘錄(MOU)草稿都已準備好,一旦簽署完成後,臺灣證交所就可跟上交所旗下的“中國證券指數公司”合編兩岸三地ETF指數。
薛琦説,把新編的ETF指數掛牌,是合作的第二階段。他説,這個指數編完後,我們希望越快越好,也是在兩岸金融協議框架下,把新編的ETF做相互掛牌。“這個會來得很快,就看這個備忘錄是不是能簽下來。”
第三階段,薛琦表示,即兩岸三地設立一個交易平臺。他説,三個交易所可各自拿三十至五十家上市企業公司,在這個平臺開放買賣。隨後,如果把五十檔擴大到一百檔,兩百檔,就全部加進去了,也就真的做到兩岸三地融合。
薛琦認為,“資本市場健全發展可幫助做養老、健康保險。如要擴大內需,把資本市場建立起來,它有一長期很好的效果,就是可擴大內需,老百姓就舍得花錢了。”
薛琦説,兩岸未來合作契機無限寬廣,臺灣金融業已在大陸設立了二十四個辦事處,希望在時機成熟時轉成分行或子行。但如果不這樣做,他也建議,是否可以對來自臺灣的券商持股限制突破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業務上看是否可能放寬等等,這或許是未來兩岸能商談的話題。
據了解,今年五月二十一日上交所、中證指數公司及東京交易所等地將在臺灣開會,探討交易所進一步合作藍圖。薛琦認為,未來兩岸三地證券市場合作,速度會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