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視點:美國加速印鈔給全球經濟帶來什麼?

時間:2009-03-23 14:04   來源:新華網 

  與會者認為,源自美國的金融危機一面向本國實體經濟蔓延,一面入侵原本遠離災難的週邊國家──第一波華爾街,第二波歐洲,第三波新興國家,並且已蔓延至非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副總裁波圖加爾斷言:2009年將是戰後全球經濟衰退最嚴重的一年,也是全球經濟“最同步”的一次衰退。

  面對危機,各國政府相繼出手。作為危機的發源地,美國政府不斷出臺救市措施:聯邦基金利率已降至0至0.25厘的歷史最低水準;先後推出了1680億美元減稅方案、7000億美元問題資産紓困計劃和787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方案。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政府先後出臺了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十大産業振興規劃,採取了降息、減稅等舉措以刺激經濟。俄羅斯近日宣佈,2009年政府將斥資1.5萬億盧布落實本國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措施。英國利率和歐元利率也分別降到0.5和1.5的歷史最低水準。

  不過,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奧巴馬政府當前8千億刺激計劃還是“太少了”,並會因聯邦制下各州的經濟短缺而大打折扣。

     夏斌認為,本輪危機是“半個世紀以來美元主導的國際貨幣體系失衡的一次大清算”,全球經濟的復蘇不僅取決於公共支出的增加,更依賴於金融體系的重新平衡。

  2008年11月,G20峰會在華盛頓召開,發達國家首次和新興國家一起,就重組世界金融市場進行探討。今年4月2日,G20倫敦峰會將再次召開,美國、歐洲、新興市場國家的不同訴求日益成為全球的關注焦點。

  “這展現了一種新的發展動力!”德國發展研究院院長德克梅斯勒説,全球金融危機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機會之門──將我們在建立21世紀全球經濟秩序中面臨的主要挑戰列入了世界政治和經濟的重要議事日程。

  他説,目前必須摒棄“全球化就是西方化”的思想。全球範圍勢力正處於一個再分配過程,存在潛在領導危機將是新的多極秩序的首要特點。奧巴馬政府不得不收拾金融危機的殘局和挽回美國軟實力的損失;歐洲是地區合作與整合的試驗田,但仍缺乏全球影響力;經合組織國家將不得不學會把“昨日的窮國”視為真正的合作夥伴。

  那麼,G20峰會前景如何?與會者認為,倫敦峰會上危機救援將依然重於金融體系重建。美國、歐元區與新興市場國家將就救市成本的分擔、如何刺激經濟增長、國際貨幣體系重建等內容激烈博弈。約瑟夫斯蒂格利茨認為會議“很難取得實質進展”,因為美國還沒想清楚自己真正要什麼。

  多位專家表示,美元新近貶值將導致中國鉅額外匯儲備市場價值縮水。不過,清邁協議的多元化已將實質性的亞洲貨幣基金提上議事日程。G20峰會有望加速國際貨幣體系三極甚至多極局面的形成。

  10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暴露了資本大規模跨境流動巨大風險,全球金融穩定論壇隨後成立,但全球金融並未因此長治久安。德意志銀行副董事長凱歐克哈維薩説,由銀行家和央行官員進行非正式討論的金融穩定論壇的確力度不足,但G20、G7、G8都是非常有實力的,如何把這些強有力的集團做出的決定轉化為全球的金融監管制度,是G20峰會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一個確保金融體系透明、可靠的監管新框架,一個更加關注新興國家訴求全球化格局有望逐步建立,世界經濟也終將在更加平衡的金融體系保障下重拾增長。

編輯:邵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