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價格創3個月新高 物價成本壓力難減

時間:2012-02-24 15:14   來源:浙江日報

  與此同時,儘管歐洲債務危機在解決道路上“險情不斷”,但歐盟與希臘就第二輪援助達成協定仍緩解了市場的擔憂,希臘無序違約的可能性下降也助油價的上行“一臂之力”。

  中金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孔慶影博士表示,2012年國際油價受供應鏈的衝擊可能都較大,地緣政治的小事件不斷,伊朗與美國等經濟體能否和解也有待觀察。在中金公司的研究看來,事實上,目前原油的基本面比預期要弱,整個2012年上半年都可能出現小幅供大於求的局面。

  “歐佩克成員國的增産遠高於市場的預測,2011年12月份和2012年1月份歐佩克原油産量維持在3090萬桶/天的高位,創下2008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準,而此前市場的預期是1月份産量將減少40萬桶/天,市場的基本面預示更低的油價。如果不出現任何突發性的供應干擾因素,油價可望在2012年上半年跌至每桶100美元。”中金公司的分析認為。

  “目前市場的預期是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可能還會加劇,從政治的角度來看,由於很多國家都面臨選舉的壓力,政治領導人更多希望拖到四季度後,因此對這種形勢的持續擔憂很可能在短期內還是會推動油價保持強勢。”澳新銀行大宗商品研究亞洲總監諸蜀寧指出。

  物價成本壓力難減

  大宗商品處於國民經濟的上游,其價格的變化廣泛影響著下游製造業。作為製造業大國,商品價格的強勢不可避免將進一步增加輸入性通脹帶來的物價成本壓力。

  國海證券的分析説,一般分析認為,大宗商品價格先傳導至PPI(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後傳導至CPI的非食品部分,進而對CPI産生影響,大宗商品的CRB指數同比約領先PPI及CPI兩個月。

  對此,中商流通生産力促進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表示,國內PPI指數“俯衝式”回落的局面可能很快就會得到扭轉。“去年帶動PPI回落的大宗商品價格回落,除了國際市場的因素影響外,市場的恐慌情緒也導致了生産者、投資者以及貿易商普遍經歷‘去庫存’,隨著恐慌情緒得到緩解,未來輸入性因素帶動的物價成本推動力量依然強大。”陳克新認為。

  事實上,目前市場都在等待企業“補庫存”,上海一位金屬貿易商表示,目前銅市場實際上除了上海期貨交易所庫存、保稅區庫存以及貿易商部分庫存外,終端企業的庫存已快到降無可降的地步。“如果市場逐步回暖,終端市場補庫存就會拉動市場需求,改善目前的低迷態勢。”這位貿易商預計。

  陳克新也指出,新一年推動物價上漲的主要成本因素,除了勞動力工資水準提高外,值得重點關注的依然是能源價格上漲。“由於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上漲,加上國內穩步推進電、油價格改革,以及理順其他價格,這些成本因素勢必會對物價成本産生重大影響,預計全年的物價很難再回到3%以內的溫和上漲範圍。”陳克新認為。(記者 陳雲富)

編輯:王君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