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認為,經濟增長速度降下來還有一定的好處。方竹蘭説,增速降低可以剔除過去低素質的産業,如貼牌生産以及高污染産業,在放緩的時間中,我們可以悉心培育具有品牌、技術、産權優勢的優勢産業。
大衛 貝姆也對中國未來的經濟增長完全持樂觀態度,但他覺得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需要轉型。他認為,如果將來是由內需拉動的經濟增長的話,就可以給中國的未來創造更大的輝煌。他説,中國的未來應該是一種內需驅動的模式,但從這種模式跨越到下一種模式,需要時間進行調整,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經濟可能會放緩。
穩定增長趨勢沒有改變
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看,中國經濟增長動力仍然強勁,快速回落的風險較小。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投資方面,上半年全國增速是25.6%,地方投資增速是28.1%,民間投資增長速度是33.8%;消費方面,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5833億元,同比增長16.8%。這個指標也並不低;進出口方面,上半年保持了20%左右的增速,雖然增速回落幅度稍大,但穩定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變。
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方竹蘭分析説,首先表現在轉型模式提出後,各地政府都在積極貫徹落實,都在大力發展新型環境友好型經濟,這是一個內生動力。其次,中國經過30年發展後,中國人素質有了很大提高。大家過去很關注經濟發展的速度和規模,現在也意識到要發展民族品牌,要有自己的專家,要有自己的一流企業去國際市場上競爭,從人力資本儲備看,這是最大的內生動力。第三個內生動力是中國現在不差錢,有錢了可以搞研究,搞開發,從人力和物資上都具備了進一步發展的能力。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從中國經濟發展目前階段和趨勢看,不用擔憂經濟增長速度,而是要讓速度更有品質,在速度適當下降時趕緊做內功,準備在下一輪新型産業競爭中讓速度保持或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