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5億元新地王拷問“股地聯動” 四大爭議待解

時間:2010-01-08 10:4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正反方PK 四大爭議待解

  爭議一:為何整體出讓巨幅地塊而不選擇分塊出讓,是否會導致大開發商的區域壟斷?據此前媒體報道,對於廣州亞運城的整體出讓,從一開始就充滿質疑。廣州市政協委員吳名高曾質疑亞運城的拍賣方案,認為整體拍賣給某一家公司會造成壟斷,帶來房價虛高,建議分成三四塊分別出讓。廣州市人大代表黃鐮也認為,亞運城整體出讓,由開發商一次性拿出錢來可能很難,只能是分期付款,但如果切分成三塊或五塊,可能會有很多企業能一次性付清。

  現場觀摩的一家小型房企負責人表示,大多數房企都很看好廣州亞運城項目,都想分一杯羹,但最終採取整體出讓,高達165億元的掛牌起始價,讓他們望地興嘆。國土部門還對參與競買的房企做出了一些門檻上的限制,能夠入圍的只有少數大型房企。

  廣州市同創卓越房地産投資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趙卓文也表示,廣州樓市已經是大公司壟斷的市場。前十位公司的份額已經達到60%以上。這次大規模的亞運城出讓,更是廣州樓市走向壟斷時代的里程碑式的事件。

  據統計,廣州今年出讓的住宅用地中,73%的用地面積被地産寡頭收入囊中,小開發商幾乎一無所獲。愈演愈烈的土地壟斷,更利於開發商今後對供應量的控制,形成更高程度的市場壟斷,買方地位將會進一步弱化,越來越多的市民只能望房興嘆。

  對此,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有關負責人則強調,整體出讓有利於保護和延續亞運文化內涵,有利於為啟動廣州新城建設奠定高標準基礎。其中,亞運城項目商品住宅供應量為385萬平方米,分6年供應,每年的供應量約60多萬平方米。而廣州十區每年商品住宅的供應規模在800萬平方米左右,亞運城項目供應量佔全市供應量的比例僅為8%左右,這樣的佔比要形成壟斷話語權可能性不大。

  “亞運城項目整體出讓是上策。”廣州合富輝煌首席分析師黎文江也認為,主要原因是亞運城是廣州市的名片,是讓世界認識廣州的窗口,並非一般的開發項目。如果為了所謂打破價格壟斷,讓許多開發商進入,一旦控制不了局面,就會把亞運城的建設和管理搞成亂糟糟的,政府就對不起老百姓。同時,考慮到市場需求選擇的日益多樣性和靈活性,單一樓盤、單一區位、單一開發特色的商品住宅要影響整個市場供求關係和價格也是不現實,不符合市場規律的。

  此外,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有關負責人還特別指出,整體出讓是節儉辦亞運的需要。綜合來看,在亞運城項目賽時場館建設及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規劃和建築風格已基本確定,政府前期投資的主導作用已得到充分發揮的情況下,政府應及時退出,讓市場主體和資金進入,否則就會增加公共財政不合理、不必要的成本負擔,也不利於賽後社會化、專業化管理的提前介入。需要特別説明的是,亞運城項目成功出讓後,廣州亞運會實現了場館建設投資先行收回,這在以往國際大型體育賽事中是前所未有的。

  爭議二:為何首期地價款只繳4成,是否違背了國土出讓金計收新政?根據亞運城項目出讓合同約定,2009年12月25日前,即成交三天之內,開發商要繳納40%的土地出讓金,按成交價計算就是102億元。2010年12月10日前,需繳交第二期30%,即76.5億元。剩下的76.5億元將在2011年12月10日之前繳清。而2009年12月18日,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5部委聯合發文,首次明確開發商買地至少要繳納5成首期地價款。

  對此,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相關負責人解釋,在亞運城項目掛牌公告期間,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等5部委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土地出讓收支管理的通知》,提出了土地出讓金首期繳交比例不得低於50%的規定,但考慮到執行該規定涉及出讓方案的重大調整,亞運城項目市場融資已迫在眉睫等因素,從維護出讓公告的嚴肅性出發,本著“老案老辦法”的原則,對出讓方案未做調整。同時,綜合來看,40%、102億元的首期地價款的條件已較為嚴苛,與5部委《通知》提高開發企業囤地成本的意圖是一致的。此外,亞運城項目土地出讓金分期繳交的期限為2年,與5部委《通知》一致。

編輯:楊麗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