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降幅或將收窄 通脹預期存爭議
央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一個講座中透露,9月份物價指數(CPI)同比增幅將仍然是負值,但環比已經開始轉正。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認為,9月CPI環比上升0.4%,同比下降0.8%。興業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董先安預計,9月CPI同比下降0.7%,降幅較上月收窄0.9個百分點。交通銀行發展研究部研究員唐建偉分析説,農業部和商務部監測的農産品價格在9月份雙雙回升,使得9月份CPI同比降幅與上月相比將繼續收窄。
對於業界更多的爭議,則更多的關注於是否存在通貨膨脹問題。有專家認為,今年不會發生通貨膨脹,原因是今年我國有多個行業存在不同程度的産能過剩。但是,也有專家表示,引發通脹的誘因依舊很多,國際油價的連創歷史新高,鐵礦石、糧價等商品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表明引發價格上漲的因素依然存在。
據社科院發佈的《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09年秋季報告》中顯示,今、明兩年不會發生明顯的通貨膨脹。一方面,需求不足的問題未從根本上得到緩解,另一方面産能過剩凸顯。
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也指出,今年農産品收成整體比較好,其價格也不會大幅上漲,即使略有上漲也只是恢復性上漲。他表示,今年國內GDP增長率在8.2%~8.5%,歷史經驗表明,國內GDP增速超過9%以後,重要生産資料才會大漲,目前還不用太擔心通脹的問題。
而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認為,8月、9月我國消費品價格環比水準均出現反彈,顯示了一定的通脹壓力。而今年以來貨幣增速的快速增長,也為通脹預期的産生增加了可能性。央行副行長馬德倫20日表示,三季度通脹等結構性壓力也在逐步積累,當前貨幣政策操作要保持流動性合理適度,防止流動性變化對資産價格和消費價格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