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十年全球農産品供需將現緊平衡

時間:2011-03-11 13:50   來源:經濟參考報

  氣候變暖,自然災害頻發,天氣因素助推糧價上漲

  極端天氣是推高農産品價格的主要因素之一。

  來自聯合國環境項目的一份報告顯示,二氧化碳減排方面的承諾效果非常不理想,全球氣溫可能會在本世紀上升4度。近40年來全球氣候呈現出變暖的總趨勢,氣溫增高增大了地表水的蒸發量,從而加重了糧食作物主産區的乾旱、土地沙化、鹼化以及草原退化。另一方面,拉尼娜和厄爾尼諾現象頻出,導致全球的乾旱和洪澇災害。去年相繼發生的俄羅斯乾旱、澳大利亞洪水、阿根廷乾旱、歐美暴雪天氣,以及我國華北地區乾旱等惡劣天氣都和這兩種現象相關。

  太陽黑子的活躍度也將影響未來十年氣候。太陽黑子的活動週期為11.2年,活躍時會對地球的磁場産生影響,主要會使地球南北極和赤道的大氣環流作經向流動,從而造成惡劣天氣,使氣候轉冷。據相關專家預測,2011年太陽黑子活躍度將達到峰值,隨後太陽黑子的活動逐漸轉弱。

  介於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惡劣天氣增多,未來十年農産品産量增加面臨著不確定性,任何具規模的自然災害都將左右全球農産品的供給並令市場産生對庫存緊張的擔憂,災害成為未來市場推高農産品價格的潛在因素。而價格的上漲又將限制需求的增加,進而令農産品供需逐漸趨於平衡。

  美元長期貶值趨勢維護美農産品出口份額,人民幣升值緩解國內通脹壓力

  雖然近期歐債危機短期內可能導致美元對歐元升值,但美元因其結構性特點,長期將保持貶值趨勢。美國向外輸出美元的能力持續強于歐洲和日本,這便造成美國經常賬持續逆差。在目前的國際貿易體系中,美元本身成為美國對外輸出的最大商品。除此之外,美國政府龐大的財政赤字也對美元長期走強形成制約。美元貶值將令以美元計價的國際貿易商品更具競爭力,導致美農作物出口在國際市場更受歡迎,推高美國農産品價格。

  雖然美元長期維持貶值趨勢,但2011年至2012年之間美元可能由於歐債危機以及加息預期而中期走強。

  隨著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的推出,美國的經濟復蘇勢頭逐漸轉好,失業率也有下滑跡象。如美國經濟企穩,美元加息來臨將導致資金回流美國市場推高美元,短期會利空美農作物需求。

  另外,據IM F預計,美國未來十年的G D P增速將維持在2.6%左右,快於歐洲的2%和日本的1.3%,這也是限制美元貶值的另一關鍵因素。

  2010年6月,我國央行宣佈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二次匯改正式開啟。截至去年底,人民幣對美元二次匯改以來的升值幅度為3.13%,同時市場也預計2011年人民幣兌美元將升值約5%。匯率升值已經成為我國政府控制通脹的又一重要手段,因人民幣升值將降低我國農産品進口成本。預期未來十年人民幣將維持強勢,對我國政府控制糧食價格形成利好。

  預計未來十年農産品價格維持高位震蕩概率偏大

  綜合來看,全球人口未來十年增長速度將逐漸放緩,各作物因其用途的分化將導致消費需求不均勻增長。南美洲耕地和非洲大陸的耕地面積增加將成為全球糧食供應的保證,且單産會因生物技術的成熟與普及而增加,將緩解全球糧食供應緊張局面。由於用途導致的需求分化以及短期的供需不平衡,種植面積將在各大農作物之間轉換。未來十年,農産品並不會出現明顯的供應偏緊局面,但由於自然災害所導致的個別品種減産將令農産品價格呈現短暫的上漲,農産品價格維持高位震蕩的概率偏大。

  美元的長期貶值趨勢也將幫助美農産品維持其在全球糧食貿易中所佔的市場份額,但美聯儲加息、人民幣升值以及不可預期的危機等因素將短期幫助緩解全球的糧價上漲。雖然全球現階段面臨通脹壓力,農産品被市場普遍看好,但如沒有極端天氣的幫助,農産品恐很難繼續目前的大牛市行情。

編輯:馬迪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