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結一個多月了,怕是出不來了!”成都的伍燕似乎已失去耐心,她深吸了一口香煙,“賬戶上的20多萬資金,原來是打算用來付購房首付款的,現在泡湯了。”
自今年2月份中天香港出現賬戶凍結事件之後,內地至少有數千位和伍燕一樣的外盤炒金客,經歷了從憤怒、擔心、等待到絕望的過程,然而中天一案至今杳無音訊。
而在香港金銀業貿易場(以下簡稱香港金銀場),其公共關係經理CherryLai正忙得焦頭爛額,媒體不厭其煩的追問,挑戰著她的職業耐性。
去年底內地掀起的交易所整治風暴,諸如維財金這類的內盤黃金可謂傷筋動骨。但風暴似乎沒有損及外盤炒金平臺的元氣,直至中天香港案發,擁有眾多內地背景會員的香港金銀場才被推上風口浪尖。
“地震”遲早會來的,只是時間問題。隨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深入調查,游離于“香港合法、內地被視為‘對賭”’”之間的香港金銀場會員群落,漸漸揭開其神秘面紗。
中天香港的隕落
在中天香港出事之前,伍燕已在這個平臺“混”了兩年。2009年,她還在讀大四時就涉足炒金,從此欲罷不能。
“1:100的杠桿率,太刺激了。”畢業後謀得一份裝修設計師工作,反倒成了她的兼差,她將獲得的工程設計費都投入了炒金。
“杠桿1:100,24小時交易,T+0,100美元就可開戶。”各種廣告至今仍充斥于金銀場旗下會員的網站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客戶身份向恒信貴金屬的客服提出諮詢,對方稱:“倫敦金”開戶保證金只需100美元,交易保證金則為1000美元/手,存入一定量的保證金,下載安裝交易軟體之後就可以像股票一樣進行電子交易。
國內的地下炒金(即“倫敦金”),主要以黃金現貨延時交易為主,這規避了期貨到期前需要逐步提高保證金的不便,佔用更小的資金,卻維持100倍的放大杠桿。
以倫敦金買漲為例,在交易平臺中選擇交易倫敦金5手,這時僅需要5000美元每手的保證金,假設建倉價為1500美元,平倉價為1510美元,盈利金額是(賣出價1510-1500) 合約單位100盎司 5手=5000美元。即使除去數百美元的點差和佣金,投資者仍能獲利4000美元。
夜深人靜之時,和伍燕一樣白天上班、晚上炒金的一群人,盯著紅綠相間的K線圖,建倉-平倉-建倉,沉浸在一夜暴富的夢想中。
這一切在今年2月20日戛然而止。“原來提交出金申請後,第三天錢就可以到賬,這一次卻意外爽約了。”伍燕打電話去公司,公司稱正在處理,然而兩天過去,賬上仍不見動靜。
壞消息接踵傳來:北京、溫州、寧波,成都等地的“金友”相繼反映賬戶被凍結;中天香港如人間蒸發,客戶電話無人接聽……
3月10日,香港金銀場官網發出一則緊急公告,根據這份公告,中天香港已被降為S級。這已是十多天內的第二次降級,此前中天香港已由A1級降為D級。按照金銀場規則,S級是指被“指令暫停市場交易”。
一些人自發組織到浙江金華打聽,帶回來的卻是令人絕望的消息。中天香港的核心人員被警方控制,可能定性為“非法經營”。上海王先生是這批赴金華的人員之一,他對記者稱,在同行的12人中,被凍結的金額達到3000萬元。
事態不斷升級。全國各地不斷有代理人被警方傳喚,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向金華警方相關負責人核實時,對方表示,案件尚在偵查階段,不便透露涉案細節,同時表示,因為涉及全國各個地區,公安部已介入。
“案值遠超國內當年的世紀黃金”。浙江金融界知情人士透露,中天香港收取的客戶定金可能超過10億元,放大後的交易金額或達數千億之巨。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世紀黃金”案發,經查明收取的定金為2.75億元,交易金額總數達583億余元,非法獲利至少1.1億余元。
會員與代理人隱秘依附
在貴金屬業界的諸多人士看來,中天香港出事是遲早的,其失敗原因有典型意義。
“高返傭和高杠桿”猶如一把雙刃劍,高懸于“金銀場會員-內地代理機構-客戶”這條灰色産業鏈上,要麼一朝暴富,亦會一夕崩盤。
“黃金交易平臺(會員)的攬客方式,與傳銷沒太大區別,平臺通過代理人發展客戶,客戶也可以拉人頭,自己則變身代理。”全國貴金屬産業委員會一位不願具名的副會長稱。
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粗略估計,除了中天香港外,焯華貴金屬、金道貴金屬、第一亞洲商人金銀業、寶泰金號、堅固金業、恒信貴金屬等10多個香港金銀場旗下會員,活躍于內地地下炒金界。
高額返傭,則是代理人熱衷於開拓客源的驅動力,也是他們與金銀場會員之間相互依存的隱秘紐帶。
每完成一筆交易,客戶必須支付兩項費用,一是手續費,二是點差。比如中天香港客戶交易一手(1000美元)的手續費為50美元,點差也是50美元。這兩筆費用本來是金銀場會員的基礎收入。然而,在激烈的競爭下,會員往往許給代理人不菲的返傭。
“正常的佣金是50美元/手,但中天香港有一段時間達到85-87美元/手,最高時達到一手93美元。”一位在杭州的中天代理人稱,有的代理人為了獲取高利潤,拼命刷單,甚至有100萬美元的單子,僅手續費就高達200萬美元。也因此,很多投資者的高額投入還沒見到收益時,就已被“刷”得蕩然無存。
對於會員平臺商來説,這似乎無利可圖。但是慘烈的同業競爭,迫使他們放棄這一塊利潤。
“對賭”雙刃劍
“佣金和點差都給代理人了,不對賭怎麼賺錢。”上述中國貴金屬産業委員會相關人士稱,現有不少外盤的操作模式與之前的“世紀黃金”沒有什麼區別,只不過他們多了一層“金銀場會員”的合法“外衣”。
公開資料顯示,世紀黃金自2005年4月開始到東窗事後時,短短幾年間,在全國各地招攬一萬餘人,通過私設網上黃金電子交易平臺,50倍杠桿,參與“黃金製品銷售與回購”。後其法人代表卷款潛跑,涉案金額高達600億元人民幣,500多個客戶無一贏利。
在業界看來,對賭是地下炒金最平常的一種模式。早些年,只需花10萬元購買一個MT4(倣真)的交易軟體或網頁版的JAVA交易平臺,再雇幾個推銷員就可運轉。而如今,為了規避國內的打擊,很多地下炒金機構將伺服器放在境外。
依託這些交易軟體,整個“對賭”流程也是半公開的:部分會員在內地招攬客戶,並跟其博弈行情,由於100倍的杠桿,又沒有漲跌停板的限制,在客戶保證金比率小于30%時就會被強行平倉,這種客戶全倉做波動超過0.7%,導致大量客戶的虧損,讓會員著著實實地賺了一把。
也有小部分客戶能短暫盈利,一些會員就會把這些獲利的單打到香港金銀場的平臺進行對衝,控制自己的風險。金銀場接了這些單後,先內部對衝(即甲會員的多單跟乙會員的空單進行對衝),對衝剩下的頭寸,貿易場則可以自己對賭,也可以放到國際市場去對衝。
在實際操作中,有些做市商會把交易條件(費用、價格、隔夜利息等)設定得對客戶不利,這樣絕大部分客戶最終都會賠個精光。更惡劣的手段是在MT4交易軟體上做手腳,延時轉机伺服器到客戶端時間,投資者所獲得的就不是實時數據。説白了,莊家坐莊,豈有賠錢。
交易商究竟有沒有將投資者的交易通過香港金銀場下到了國際市場,投資者是無法判斷的。除非投資者在開戶時就選擇接收平倉交易編碼,這樣就可以在金銀場上查詢到交易記錄,但是金銀場會收取3港元/0.1手的查詢費用。如此之高的交易查詢成本,使多數炒金者望而卻步。
另一個很有説服力的佐證是,中天香港宣稱客戶資金賬戶為匯豐銀行,但一些內地投資者提供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投訴材料顯示,他們匯給中天的入金匯款賬號都是個人賬戶,出金的賬戶也都是匿名的。“其實,所有的外盤都不存在銀行的託管,中天香港也不例外。”上述全國貴金屬産業委員會副會長説。
對賭,不僅給炒金者帶來極大風險,對於會員或代理機構的實力也是一大考驗,在極少數情況下,當大多客戶做對方向,會員沒有足夠的風險對衝的情況下,公司就有可能倒閉或卷資抽逃。
金銀場角色
上環孖沙街12~18號,這家號稱百年老店的香港金銀貿易場,位於香港本島的西北部,這裡曾是外盤炒金客夢想的天堂。
香港金銀場成立於1910年,當時稱為金銀業行;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正式定名為金銀業貿易場。1974年香港撤銷了對黃金進出口的管制後,倫敦五大金商、瑞士三大銀行等紛紛來港設立分公司。他們將在倫敦交收的黃金買賣活動帶到香港,逐漸形成了一個無形的“倫敦金市場”,促使香港成為世界主要的黃金市場之一。
2006年以後,國際黃金交易出現一輪罕見大牛市,我國內地也于2006年在上海黃金交易所推出了黃金T+D業務,並將黃金製品列為大宗商品交易,但由於現貨電子盤交易規則模糊,黃金交易平臺在監管空白之下野蠻生長。
上海聯泰案、杭州世紀黃金案爆發後,很多平臺建立者想辦法繞開中國內地的法律監管,尋找灰色地帶,香港金銀場無疑是最理想的場所。
“香港成立公司建平臺,在內地開設代理招攬客戶,只要不在內地開盤,不在內地收錢就不算在內地經營,內地的法律就管不到它。”知名黃金市場評論員肖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
金銀場對會員的要求並非高不可攀:普通股股本不少於港幣500萬及資産凈值不少於港幣500萬、速動資金不少於港幣150萬的香港註冊公司即可。在香港註冊一家公司也非難事,只需數千元即可搞定,申請人可以不是特別行政區的常住人口。
公開資料顯示,金銀場現有會員171家,其中30家同時是標準金集團成員。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逐一對其旗下會員註冊資料進行調查後發現,在70余家擁有電子交易商資格的會員中,2007年以後註冊公司的佔了2/3。另據接近熟知金銀場內情的人士透露,粗略估計,有一半會員的老闆來自內地。
金銀場給記者回復的郵件對上述説法也有佐證。該場稱,中大香港集團有限公司之股東郭旭軍,為中天香港集團有限公司股東郭建軍之兄弟。而記者從多個公開途徑了解到,郭建軍為浙江東陽人,2007年到香港註冊了中天香港集團。
而中大香港于2010年2月註冊,今年3月10日亦被金銀場降為S級。
由於香港金銀業貿易場對會籍有嚴格控制,只允許轉讓,隨著內地企業紛涌而來,“轉會費”被反覆爆炒。據香港金銀場會員實德環球金業(香港)有限公司一名高管透露,早些年轉會費只有五六十萬,前兩年最高炒到900萬港元。
在金銀場挂單擬購會籍的施先生對記者稱,有賣家向其報價850萬~900萬,但據他了解,今年貿易場還沒人轉籍成交的申請。金銀場一位自稱姓林的先生亦對記者稱,他們不管會員費,只管資格審查。
然而,香港黃金市場的繁榮表像並不能掩蓋其對會員監管上的軟肋。雖然香港各黃金現貨交易商都爭相用金銀場的“權威”來證明自己的信譽,但香港金銀場畢竟不同於內地的證券交易所,它只是一個行業組織,並不受政府職能部門直接管理。
披著金銀場合法會員外衣的交易平臺,在內地究竟擁有多少代理機構,目前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但記者了解到,僅中天香港一家在全國代理就有約6000個。
在如此規模龐大的外盤炒金鏈條下,伴生而來的是放貸和地下錢莊的違法活動。去年底,中國人民銀行、公安部、工商總局、銀監會和證監會5部門發出《關於加強黃金交易所從事黃金交易平臺的通知》後,維財金一些內盤交易平臺被打擊,然而,外盤黃金依然活躍。如何將這些活躍于兩地的平臺交易納入監管,再一次擺在相關部門面前。